十善业道经(008)
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
时间:佛历三〇二七年四月十七日、西历2000年5月20日
诸位同学:大家好!
【佛说十善业道经。】
我们先简单的将经题做一个报告。
本经的经题一共有七个字,“佛说十善业道”叫“别题”,后面这个“经”字叫“通题”,同学们都能够熟知。
所谓“别题”是与其他的经名不相同,有区别,专指这一部经。
末后“经”字是“通题”,通一切经,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“经”。
在“别题”六个字里面,在七立选题当中这是“人法”,题目里有“人”、有“法”,是“人法立题”。“佛”是人,“十善业道”是法。
我们特别要留意的,这个地方的“佛说”,与净宗的三经: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、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、罗什大师翻译的小本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净宗的三经经题上都冠上“佛说”,这一部经的“佛说”跟净宗三经的“佛说”意思相同,那就是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说,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到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,差别在这个地方。其他经典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未必全都说,唯独净土三经跟这一部经,佛是决定要说的。由此可知这部经的重要性。
首先跟诸位说明的是“佛”这个字,在现代社会许许多多人把这个字误会了,说成佛教是迷信,这是对这个字不了解。
这个字的来源是从古印度梵文里面音译的“佛陀耶”,中国人喜欢简单,把尾音舍掉了,单单称个“佛”。
在古时候没有这个字,这个字是佛教传到中国来新造的字。中国古字里面有“弗”这个音,是没有“人”字边的“弗”,中国古字里头有。但是从印度传来的这个“佛”是个人,所以就把它加上一个“人”字边,这个字是翻译经文新造的字,古时候没有,取“弗”这个音。
这个“人”是什么人?现在大家都晓得释迦牟尼,释迦牟尼我们大家称他作“佛”,印度人称他作“佛陀”,我们简称为“佛”。
“佛”这个意思,跟中国人讲的“圣”是非常接近的,中国人称“圣人”、中国人称“神”,意思也接近。“神、圣、佛”都是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,都有这个意思。但是在程度上来讲可能有些不同,我们中国人讲“神圣”,这个意思比较含煳。而印度的“佛陀”,他这个意思非常清楚,一点都不含煳,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,“理事、性相、因果”彻底明了通达,而没有丝毫的错误,这样的人才称之为“佛”。谁做到这种功夫,他就称之为“佛”。
所以“佛陀”在佛的教学当中,确实是个学位的名称,他不是神,他也不是仙,他是人。所以这个字旁边加了一个“人”旁,我们要认识清楚。中国人称“圣”也有这个意思,但是并没有讲把宇宙人生性相、理事、因果彻底通达明了,没有这个说法,只说通达明了。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,层次不一样。
在佛法里面,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,尤其是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上讲“四十一位法身大士”,这四十一个层次都称之为“佛”。诸位在江味农居士《金刚经讲义》里面就看到,都称之为“佛”。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他们都通达,但是通达的层次不相同,所以有五十一个阶级。
这个地方称“佛”是最高的一个阶级,我们通常讲的究竟圆满,没有比这个更高,他到了顶点,这称之为“佛”。在佛教里面,圆教称之为究竟圆满佛,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。
释迦牟尼说这部经,这个“说”,古人给我们讲解是生欢喜心,为众生说法。欢喜心从哪里来的?是看到一切众生缘成熟了,可以接受这个法门,可以接受这种教诲,用现在的话来说,可以接受这个课程,佛就很欢喜的来跟大家上课,教导大众,劝化大众,在里头生无量的欢喜。看到众生可以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,佛看到欢喜,帮助一切众生当生成就。
净宗法门是一切诸佛说法终极的目标,而“十善业道”是一切诸佛说法,帮助众生在一生成就里头最重要的手段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说什么?说“十善业”。
本经里面所讲的十条,这个“十”不是数字,我们要把它看作数目字,那就看错了。“十”跟《华严经》里面表法的义趣完全相同,它代表的是大圆满。大圆满的善法归纳为十个纲领,每一纲领里面它的境界深广都是没有边际的,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。
“十善”,“善与恶”,佛在此地指示我们一个标准,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我们读这部经要细心去体会:如果没有“十善业”的基础,念佛是不能往生的。何以见得?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告诉我们,未修净业之前要先修“三福”,“三福”是大乘佛法的基础,像我们盖房子、盖大楼,这是打地基,“十善业道”是基础,如果没有这个基础,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。所以它是共同的基础。
佛在“净业三福”上最后的结语说得好:这三条是“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”。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。
“三世”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一切诸佛当然修行成佛不是一个法门,无量法门,但是不管是哪一个法门,都要以“三福”做基础。好像你盖房子,不管你盖多高,不管你盖什么样式,你的地基决定是相同的,你的地基打得牢,你的建筑才坚固。
“净业三福”头一条: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,我跟大家讲过很多遍。前面三句是“愿”,后面这一句是“行”,如果没有“行”,前面这“三愿”就落空。
你用什么“孝养父母”?用什么“奉事师长”?用什么去做“慈心不杀”?就是“十善业”。
所以《十善业道》这部经,在我们佛家常讲,经典有四大类——“教、理、行、果”,这是属于“行”,偏重在行门,我们要老老实实去做。真正做到了,前面的愿都满了,“孝养父母”这个愿满了,“奉事师长”也满了,“慈心不杀”也满了,完全要靠修“十善业”。
“业”这个字怎么讲?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在日常生活,每天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所有一切的作为;正当在做的时候,我们称之为“事”。你现在在做什么事,这个事做完之后,它的结果就叫做“业”。
所以你做的“事”是好事叫“善业”,不好的“事”叫“恶业”,“业”是做“事”的结果。
我们在学校念书,功课叫“作业”;课程念完了,叫“结业”;我们将学校给我们规定所有的课程都学习完毕,叫“毕业”。
“业”在哪里?看不见,听不到,也摸不着,佛告诉我们,“业”在阿赖耶识里面。这个话一般人不好懂。
什么叫“阿赖耶识”?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,“业”在你的印象当中。譬如你过去做的一切善恶业,现在一回想就能记忆起来。你为什么会想到昨天的事情、前天的事情、前年的事情、几十年前的事情,你为什么会想得起来?必定有一个地方替你保存这些档案。这个保存档案的地方,在佛家讲就叫做阿赖耶识。
“阿赖耶”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叫“藏识”,仓库、资料库,你的点点滴滴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放在资料库里储藏,不会漏掉的。
我们人死了,什么都带不去,“业”会带去,为什么?有形的东西带不去,“业”是无形的,它跟着你走。我们想到这一桩事情,就很可怕!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,这一桩事情真正值得我们畏惧。我们的思想不善、言语不善、行为不善,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会磨灭。你说这个东西,麻烦不麻烦!了解事实真相之后,我们决定不造恶业。
就像佛在这部经里头给我们最重要的开示,纲领的开示,我们把这几句经文节录出来,我们写在这部经本的前面,这是这部经最重要的几句话。
我们断恶要把恶断干净,我们修善要把善行修圆满,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。别人不管他用什么方式对我,他对我好,我感激他;他对我不好,决定不可以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你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。
所以佛在这部经上教导我们:“昼夜常念善法”,你的心善;“思惟善法”,你的思想善;“观察善法”,你的行为善。“不容毫分不善夹杂”,你的恶才去得干净,你的善才会修圆满。别人得罪我们、毁谤我们、侮辱我们、陷害我们,假的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何必把它放在资料库里头做档案?!我们要学佛与法身大士,资料库一打开,全是善的,没有一点不善的东西在里面,这个人成佛了。
“十善业道”修圆满,就是“无上菩提”,就是圆满的佛果。
我们常常看到佛像,佛像的圆光顶上有三个字,画的佛像上都是这个作法,有梵文写的,也有汉文写的,也有藏文写的,三个字是“唵、阿、吽”。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?我初学佛的时候不知道,请教章嘉大师。我那个时候求章嘉大师他的墨宝,他老人家给我写了这三个字“唵、阿、吽”,送给我,他用藏文写的,这是什么意思?告诉我是“十善”圆满。“唵”是身善圆满,“阿”是语善圆满,“吽”是意善圆满。
“十善业道”,从初学佛开始学起,学到圆满就成佛了,比“五戒”还要深、还要广。因为人没有入佛门的时候,还没有受戒,先修“十善”。“五戒”是佛为弟子们传授的,“十善”是佛对一切众生的宣化,这个意思多广多深,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工作里面,处事待人接物,都要遵守这个原则。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题的意思还没讲完,明天我们接着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