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善业道经(074)
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
时间:佛历三〇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、西历2000年9月19日
诸位同学:大家好!
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一面第一行,最后一句看起:
【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后成佛时,得无碍心,观者无厌。】
这是说“断嗔恚”,将这个功德不求世间的福报。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,不求世间福报,不是没有福报,而是福报更殊胜。
福报虽然现前,决定不能放在心上,决定不能生欢喜心,这就是说“不受福报”。
福报再大也不享受,把这个功德回向“无上菩提”,到成佛之后果报就殊胜。这种殊胜是没有方法用言语来形容的。所以佛在经上常讲“不可思议”。
“得无碍心。”“无碍”是无障碍,就是孔子所谓的“随心所欲而不踰矩”,这是“无碍心”。在大自在当中又能与一切众生相应,不违背世间法,这是佛家常讲,“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”。如果我们对世间法有妨碍,那就有障碍了。
于佛法、于世法、于出世法都无障碍,才叫做“无障碍法”,才是真正解脱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“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”。
“观者无厌。”这是殊胜的果报,凡是跟你接触的,闻名、见面,都能生欢喜心,这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“十善业”的果报。
再看底下一段:
【复次龙王,若离邪见,即得成就十功德法。】
“邪见”是愚痴。“愚痴”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。
“邪知邪见”是错误的想法、错误的看法。你的想法、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,这叫“痴”;所以“痴”就是“邪见”。
能够远离愚痴,这是最困难的事情,比前面两条难得多了。“十善”前面七条都容易断,唯独末后这一条难断。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,“断痴惑”好比是藕断丝连,很不容易断干净。
断烦恼,“戒”跟“定”,“持戒修定”就行,这十条里面前面九条,能“持戒”,“身、口”可以不犯;能“修定”,“定”能够断“贪嗔”。
可是“痴”没有法子,“痴”一定要开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,“痴”才能断得掉,不开智慧就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可是我们要晓得:“愚痴”是所有烦恼的根本。
为什么会有“贪”?为什么会有“嗔”?痴,愚痴!
为什么身会造“杀、盗、淫”、口会造“妄语、两舌”?都是愚痴。
由此可知,开智慧重要!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在开智慧,开智慧断根本的愚痴烦恼。
智慧怎么个开法?一定要“依戒得定,因定开慧”。佛跟我们说了这个层次,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学的过程,我们想修也不能例外。
许许多多人想修,修一辈子都开不了智慧,原因在哪里?“戒”不清净,“定”都得不到,哪来的智慧?!没有“戒、定”的智慧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“世智辩聪”,儒家所讲的“记问之学”,不是智慧。
你是听得多、看得多、记得很多,不是从“自性”,全是从外面来的,这叫“记问之学”。儒家对于这桩事情说得就很好:“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也。”
可见得古时候选择老师,不选“记问之学”,选真正有修、有证的老师。
所谓“有修”就是要把所学得的东西完全落实。不能落实那是假的不是真的;真修的人一定落实,这一点非常重要!
落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“持戒”,“持戒”才能“得定”。
甚深的禅定才开智慧,浅的“定”还是没有智慧。佛家讲的“四禅八定”都没有智慧,所以出不了三界。这个定功深。阿罗汉出了三界,阿罗汉修的是“第九定”,超越了,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“九次第定”。
所以学佛是以开智慧为目的。
开智慧就不能不放下,不放下是开智慧最大的障碍。
不肯放下,这个东西不是不能,是你不肯。放下是自己的事情,不是求人的事情。求人,人家未必答应你,难!这个事情求自己,自己不肯放下,那就没有法子;自己要肯放下,这不是难事。
自古以来修行人能有成就的、能开悟的、能证果的,什么原因?能放下的人。修行不能开悟、不能证果,是不肯放下的人。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下面讲十种功德法,十种利益:
【何等为十?一、得真善意乐,真善等侣。】
这是第一个利益——你能够得真实的“善意乐”。
“善意乐”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快乐,这是“真乐”,不是我们一般概念里面所讲“苦乐之乐”。苦乐的“乐”是相对的,不是真实的。佛对于这一桩事情,把它说作“坏苦”,乐是坏苦;苦是“苦苦”,乐是“坏苦”,那不是真乐。
“真意乐”:佛经里面所讲的“常生欢喜心”。为什么?因为他常生智慧,他得的是真正的法喜,法乐。
“真善等侣”:这就是他决定会得真善知识;常常遇到真善知识,常常亲近真善知识,与真善知识做伴侣。这个“伴侣”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“同参道友”。
由此可知,如果有邪见,这个受用你得不到。你有邪见,肯定你起心动念都随顺烦恼,我们讲的是“常生烦恼”,忧郁、疑惑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敢确定,这是愚痴所造成的。
断愚痴难!可是我们总是要学,再难也要学。能得一分,有一分的受用;能得两分,有两分的受用。
“邪见”的根本,就是把这个身体当作“我”,这是“邪见”的根本,叫“我见”。
“见思烦恼”里面头一个,“我见”、“身见”。
修行人,自古以来,修行一辈子不能说他不用功、不能说他不精进,但是一生都离不开烦恼,都摆脱不掉习气。什么原因?执着这个身是“我”,这是我们常讲的,起心动念自私自利。只要有这么一个念头在,“断邪见”就不可能。
邪见不断,“贪嗔”必定随之而起;只能够说把“贪嗔”压制一些,减少一些,决定断不掉。这个事情很麻烦!“贪嗔”烦恼伏不住,果报在三途。
一般人常讲,人死了去作鬼。明明有六道,怎么能肯定人死了一定作鬼?既然大家都这么说,说这个话必有原因。
佛跟我们讲的,鬼道的“业因”是贪欲。第一个就是“贪计自身”,贪爱这个身体、这个色身,这是头一条的、根本的贪欲,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。
佛说得好,“四大五蕴假合而生”,不是真的,“缘生之法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”。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,看得这么重,坚固的执着,这一个因素就是堕落饿鬼道的业因。人为什么死了就作鬼?就这样去作鬼去了。
鬼比人苦,鬼比人可怜;人还能见到阳光,鬼见不到。鬼的境界里面,每天所见到的空间都是灰秃秃的,像浓云密布一样,永远见不到阳光。所以我们说它作“阴间”、“阴界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在一生当中修行,要想得一个结果、得一个成就,你不随顺佛陀的教诲怎么行?!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佛陀对我们的基本教诲,就是这一部《十善业道经》,重要!佛在这个经上教的这十条,务必要认真努力去学习。
“十恶”,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业障、烦恼、习气。我们今天不必说断,断太难了。
佛在经上跟我们讲“伏”,你能把它伏住,这十种恶业都不起现行,这是伏烦恼,我们念佛才能往生;这十条烦恼伏不住,虽念佛也不能往生。往生的条件是“一向专念”,我们烦恼不断,那就是“一向夹杂”,不是“专念”。夹杂,功夫不纯,不能往生。
自己不是真正的善人,你在这个世间就遇不到真善知识,你决定遇不到。佛菩萨来了,你也遇不到;佛菩萨天天跟你在一起,你也遇不到。为什么?你心里头讨厌他,你心里头看到不顺眼。这是什么原因?烦恼起现行。
如果你心地纯善,你周边所接触的一切人物都是善知识、都是佛菩萨。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“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”,你有真智慧,诸佛菩萨都在你面前。没有真智慧,诸佛菩萨在你面前,你都看不顺眼。你怎么会得到法喜?!你怎么会得到“真善意乐”?!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,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这个“离苦”就是伏烦恼、断烦恼,得"真善意乐"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