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善业道经(082)
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
时间:佛历三〇二七年九月初二、西历2000年9月29日
请掀开经本: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二面,经文第四行看起:
【离不与取。而行施故。常富财宝。无能侵夺。最胜无比。悉能备集。诸佛法藏。】
“六度”里面,这是第二、“持戒波罗蜜”。
“不与取。”这是盗戒。能够“离不与取”,也就是“持戒布施”。
这一条就是“持戒布施”,前面是“不杀生布施”,这是“持戒布施”。“布施”决定得福报。
这个地方讲的“财宝”是通三世的果报。“财布施”得财富,“财”也算是宝;“法布施”得聪明智慧,聪明智慧是法宝;“无畏布施”得健康长寿。我们一定知道大家会把健康长寿视为第一宝,所以财宝通三种因果。
常行布施的人,他要是不离恶业,也就是还造十恶业,他也欢喜布施,他得不得福报?得福报。他的福报在哪里享受?在三恶道享受;就是没有离“贪嗔痴”,他堕在畜生道里面,畜生道有福。
我们现在看很多人养的宠物,你看它多有福报!一个家庭养个宠物,那是一家人的宝贝,没有一个不欢喜它、没有一个不关怀它,它那个福报是前生修布施;如果这个宠物很聪明,它还有“法布施”;如果它健康长寿,它还有“无畏布施”。所以你仔细去观察,你观察人家饲养的宠物,你就晓得很多过去生中三种布施都有,但是没有离开“贪嗔痴”,得这个果报。如果福报大的,他就变成罗剎,变成阿修罗,福报大的;阿修罗是畜生当中的领袖、饿鬼当中的鬼王,会得这样的福报。
但是我们知道,这种福报享完之后,他的恶业现前,那就真的是苦报了。
由此可知,如果不修“十善业”,所修一切福都不真实;唯有修“十善”,依“十善”再去修布施、持戒“六度万行”,这个福报才是真实的,最低限度都是享人天的福报。
可是诸位要知道,人天福报还不是究竟。我们看看过去,过去有,现在没有这么大福报的人。
前清康熙、乾隆,他那个福报生生世世修,不知道修了多少世,累积成为人间的帝王,福报修得来的。他们决定是三种福报统统修,所以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。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,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,做了四年太上皇,他要不修这三种福报,他的福从哪儿来的?!
固然这两位皇帝都是英主,英明的帝王,确实为国家民族与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,有没有过失?还是有。为了小小的、微不足道的“文字狱”,就杀了多少念书人,这就造业。福报享尽了,他还有余福,余福再享得差不多了,罪报就现前了。
所以,六道里面的果报,总不是究竟的,聪明人决定要超越六道。
即使发愿要到六道救度这些苦难的众生,一定要能乘愿再来。为什么?乘愿再来,他是愿力身,他不是业报身;乘愿再来的人,决定不造业。
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来观察,他是累积修福慧而来的,还是真正乘愿而来的。如果还有恶念、还有爱憎,他不是乘愿再来的;乘愿再来的人,情转变成智慧了,所以说决定没有感情起作用。他处事待人接物是真实智慧,决定不是感情;还有情,这是业报身,随业流转。佛家法相宗的“转识成智”,“识”就是情识。
所以说“转八识成四智”,“四智菩提”,这是乘愿再来人;没有能够把心心所转变成四智菩提,他是六道凡夫。六道凡夫福报再大,做到摩酰首罗天王,福享尽了,还要往下堕落;换句话说,决定逃不出轮回。
所以我们冷静的观察,大梵天王、摩酰首罗天王比不上须陀洹。须陀洹虽然天上人间七次往来,决定脱离六道轮回;诸天天王没有办法超越轮回。
我们修行在哪里修?“六根”接触“六尘”境界里面,如何把“情识”转变成“菩提”,“四智菩提”转阿赖耶为大圆镜。
“大圆镜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我们现在把佛陀的教诲总结成这十句: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;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这是大圆镜。
真诚心包太虚、遍法界,清净心包太虚、周法界,乃至于自在包太虚、周法界,随缘也是包太虚、周法界,这是“大圆镜智”。转末那为“平等性智”,转第六意识为“妙观察智”,转前五识为“成所作智”,这个“智”的量都是包太虚、周法界。
我们在什么地方转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做一个大转变,决定不起自私自利;顺境决定不起贪爱,逆境决定不起嗔恚,我们就止于至善。
与一切众生接触,起心动念无不是善,决定跟“十善业”相应,果报是“称性”的,所以“常富财宝,无能侵夺”。
“称性”的财宝什么人能够侵犯,什么人能够夺取?人家要来要,都给他了,这里去了,那里就来了,永远不会断掉,所以说愈施愈多。
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,众生生活得这么苦,文化水平一天比一天低落。物质生活的艰苦,不懂得“财布施”;文化水平的降落,不懂得“法布施”。我们每看一本书,翻到后头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,不肯“法布施”,他怎么会长聪明智慧?!念念总是计算别人,贪图小利,健康长寿的果报得不到,没有了。
我们细细观察这个社会,都在造业,不知道修福,认为造业是自己聪明,自己比别人高明,造作这些恶业得来这些福报。他不晓得那个福报是他命里有的,命里有的福报,比他现在所享受、所得来的大很多很多!因为他造罪业已经打了折扣,打折扣,他还享这么大的福;你就想想,如果不打折扣的时候,他的福报有多大!
过去世间圣贤人多,修学的环境好,家里面有老人给你做榜样,社会上有许多学者给你做榜样。
中国古籍,不要说多,清朝末年以前,哪一个文学作品后面有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的?没有。你们所看到的都是“欢迎流通,功德无量”,都是劝你去流通,没有禁止的。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到民国初年才有,民国这个时代人苦、可怜,不懂得修福。
民国以来,我们所看到这个社会上的一些大富长者、豪门贵族,都是过去在那些帝王时代修的福,现在来享受。我们这一生真的是有幸遇到佛法,所以才能看得出来,这个世间因缘果报,我们看得很清楚、看得很明白,于是我们自己知道应该怎么作法。
这一句是“离偷盗”,得的福报是“最胜无比,悉能备集”,这两句话是你得到的是最胜无比的福德。
不仅如此,后面这两句:“悉能备集,诸佛法藏。”“福慧”两种福报,你都得到了,这个果报真正是无比的殊胜。
智慧,这是“法布施”所得来的;真有施心,著作决定不可能有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这个字样,这些他得的福,非常非常有限。
佛门里面,现在有一些大德也是粗心大意,疏忽了这桩事情,自己的着作也印上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,把自己的法缘断掉了,违背了自己的誓愿;誓愿天天还挂在口皮上念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,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,你度什么众生?!违背自己的誓愿,你度的众生是有条件的。你拿钱来买我的书,变成什么?变成商品生意买卖了,哪里有法缘?!这样的心态念佛不能往生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么小气的人。
我们自己学佛有一点心得,写出来供养大众,恨不得多印一些赠送给别人。自己没有能力印,别人印不是更好吗?!我更省事。不准别人印,一定要自己印来卖钱,成什么话?!这样的心态念佛不能往生。
世间一个慈善的人,尚且不这么作法。我们中国古时候教学,好的东西都是想尽方法流通。我们平常很容易看到的是这些大夫,他们有一些一般的救急的处方,都印成小册子,也是“欢迎翻印,功德无量”,从来没有看到这些善书后面,限制别人翻印,没有见过。中国人过去没有这种思想,这种思想从外国传来的。
外国人自古以来接受的教育,是功利主义的教育,他要保护自己,唯恐别人侵占自己的权益,所以法律上订了很多。
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圣贤教育,圣贤教育是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能作圣作贤。
佛法的教育是希望一切众生早成佛道,怎么可能有限制?!
这是我们最低限度要觉悟的。
往年我在此地,演培法师问我:“怎么样能够做到法缘殊胜?”
我告诉他:“布施。无条件的布施,无私的布施,你的法缘自然就殊胜。自己只要认真落实佛陀的教诲,依教奉行,法缘是自然殊胜。”
我讲经弘法四十一年,从来没有说是拉一个信徒来听,没有过;我也从来不去撒广告。这是李老师教导我的,讲得非常有道理,我懂。他说:“你在外面去讲经,你打了很多广告,招来很多听众。头一天不错,大家上了当,被你骗来了;这一听,听到你讲得不怎么样,明天人就少了一半,后天又少了,你不就泄气了?你自己信心就没有了。”这很有道理。
不撒广告,我头一天讲经三个人听,第二天讲经四个人听,第三天讲经五个人听,你的听众天天在增长,增长把我们的气就鼓起来了,这是李老师教导我的。所以决定不可以搞广告!搞广告,你顶多是讲一次,你不能讲第二次,讲第二次、第三次,你听众会逐渐下降;除非你真的讲得好。真的讲得好也不搞这一套。
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,佛教是师道。师道是“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”,绝不拉听众,听众是自己仰慕而来的。他有真诚心,这就是印祖讲的“一分恭敬,得一分利益”,他真能得利益;拉得来的,感情或者不得已勉强来的,没有恭敬心,不得利益。这真正是过来人才懂得,才把这个道理传给我们。
到处去招揽信徒的,这都是外国人的思想,不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