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善业道经(107)
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
时间:佛历三〇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、西历2000年11月20日
诸位同学:大家好!
请掀开经本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十六面第一行:
“念处庄严故,善能修习四念处观。”这一条我们已经介绍过了。
今天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。这是“道品”里面第一段,在佛法的术语叫“第一个科目”;“三十七道品”分为七个科目,这是“第一个科目”。
“第一个科目”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科目,是我们入门下手的最初方便,如果不从这个地方下手,你就没有办法入门,所以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四种叫“观”。“观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“你的想法”、“你的看法”。这四种:
你对身的看法;
你对于你这一生当中享受的看法;
你对于心的看法,
你对于心外一切万事万物的看法。
如果你的看法是正确的,然后才能修道;你的想法、看法错误了,你纵然很精勤努力的修行,你修的都是“邪法”。
佛在经论里头常常提醒我们:“心正一切法都正,心邪一切法都邪”。
所以“四念处”,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、宇宙观”。前面三条是属于人“生观”;后面一条是属于“宇宙观”,“观法无我”是属于“宇宙观”。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。
第一教我们“观身不净”。你真正清楚明白了,你对于身相就不会贪恋,你就决定不会为它而造罪业。
众生造业,为身造的超过半数,为身体的享受,世间人所讲的“身家性命”,迷于身家,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招的来生不如意。
诸佛菩萨所谓“看破”,“看破”什么?头一个就是“把身家看破”,身家的真相彻底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搞明白是不是不要身?不是,要身,要这个身替我修积功德。世间人迷于身家,利用身造作罪业,佛菩萨利用身积功累德,那不一样。
由此可知,身家是个工具,它不是目的,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。
教里面,这是经教里面讲“自他身”,“一切色法皆不净”,我们自己的身,一切有情众生的身,“色身”都是“不净之物”。为什么不净?心不清净,心染污,所以身也就染污。心要是清净,身就清净,这个事情佛在经上讲得很多,“境随心转”。
我们这个“身”跟“心”相对的讲,“身”是境界,是“心”的境界。“身”从哪里来的?是“心”变现出来的。
佛在这部经开头就讲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,我们“身”是“从心想生”的,你来投胎的时候,你有想,想才变成身。你为什么长这个相貌?这个相貌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,你喜欢这个相貌,它就变成这个相貌,从心想生。
所以世间人讲遗传,儿女的相貌很像爸爸、妈妈。它不是遗传,在佛法讲你喜欢爸爸、喜欢妈妈、喜欢他那个相,自己就变成那个相,不是遗传,这是想象,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。古人有所谓,四十岁之前是受前世的影响,四十岁之后,你的身体相貌要自己负责任。为什么?这是这一生当中,你的妄想、你的思想会改变你的容貌,如果你的念头恶、行为恶,你的相貌愈变愈凶恶;你心地善良、慈悲,你的相貌愈变愈好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四十岁以后,自己身体健康、容貌是要自己负责任;从你的容貌,从你的体质,就知道你平常想的是什么、思的是什么、念的是什么。很有道理。
如果我们都能够依照《十善业道经》来修行,前面世尊在总纲领里面教导我们:“昼夜常念善法(“昼夜”是不间断)、思惟善法、观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。”你果然照修,你的容貌一定跟菩萨一样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我们今天的体质、相貌,没有达到菩萨水平,就是我们纵然修善,依旧夹杂不善,所以这种殊胜的果报,我们没有得到。
一个人修行有没有功夫不必说,一看你的面相就知道,看你动作就晓得了。你有没有功夫、你的功夫到什么样层次,哪里能瞒得了人?!瞒别人,那就是瞒世间愚人,有智慧的人、明白的人你瞒不了他。
诸佛菩萨绝不糟蹋身体,好好利用身体,所谓是“借假修真”。“相”是假的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这身相也是虚妄的,“借虚妄相修真的”。
“真的”是什么?真实智慧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跟我们讲了“三个真实”:
“开化显示真实之际”,净宗经典说的。
“真实之际”就是禅宗讲的“心性”。
“开化显示”就是明心见性,这是真的,“明心见性”是真的,“住真实慧”这是真的。
“住真实慧”是什么?是“四念处”的第二条“观受”。“住真实慧”这个享受好,这就是六祖惠能在《坛经》里面所说的“弟子心中常生智慧”,“住真实慧”,他不生烦恼。
第三个,“惠以真实之利”,这是他受用。我们身住在世间,对于一切众生要布施供养真实的利益。佛菩萨住世只有真实,没有虚妄,他们的享受(“受”就是享受),真的是至高无上的享受、是智慧,决定不是烦恼,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、应当要明了的。
第三条教我们“观心无常”。“心”是念头,念头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。真实的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“常住真心”,“常住”是永远不变的。诸位要晓得,“真心”是永远不变的,“清净寂灭”。
我们现在“真心”里面起了念头,“念头”叫什么?“念头”叫“无明”。“无明”是个动相;“真心”是寂静的,它不动。
佛家讲修行,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,就是禅定。
为什么佛教这么样重视禅定?禅定不是说禅宗修禅定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是修禅定。
大家要懂这个道理,念佛也是修禅定。“戒、定、慧三学”,你离开了“定”,哪来的智慧?!禅定生智慧,乱心生烦恼。
“乱心”是什么?就是杂念,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,六道凡夫各个都是这个样子,一天到晚起心动念,永远不会停止。你要把念头停止。“止”就是“定”、“止观”。
真实的功夫是怎样把我的妄念止住?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手段,把心止住,把杂念止住。
我们净宗,这是所有法门里面最方便的法门,是用念佛,用念佛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心止住。
六道轮回、三恶道,无量劫来我们所受的这些苦难,根源是什么?就是妄想、妄念。所以佛教我们好方法,用这一句“阿弥陀佛”把念头止住,以一个念头把一切的念头都打掉。
念佛怎样念才功夫得力?妄念才起,“阿弥陀佛”就把这个念头压下去。一切时一切处,要有高度的警觉,念头无论是善念、是恶念,统统要打掉。为什么?
善念是三善道,恶念是三恶道,都出不了六道轮回。超越六道轮回,是净念。要懂这个道理。
世间人知道恶念不好、善念好,这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善念是好,三善道福报,福报是享得尽的,享完之后恶业又现前了,所以这是“不究竟法”。
“究竟法”,大乘里面所讲的“两边不立,中道不存”。善恶”是“两边”,“两边”都放下了,“中道”的念头也没有,这个时候“常住真心”就现前了。
“常住真心”现前才是“住真实慧”,“真实慧”就见到宇宙人生真相。“真相”就是“心性”、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“真实之际”,你才能见到、才能够证实,然后才能够真正自性里面本具的大慈大悲,慈悲心现前。
昨天晚上,我们听天主教跟我们讲到“爱心”,他们讲的确实没有佛经上讲的这么清楚、这么透彻,一个意思。所以许哲讲“爱”就是宗教、李木源问她“什么叫宗教”?“爱”就是宗教。
“爱”是“自性”本具的大慈大悲,里面决定不夹杂“情识”在其中,夹杂“情识”就不是“自性”。
所以佛法里面讲“慈悲”讲四种:
“爱缘慈悲”、“众生缘慈悲”,这是六道众生有的;
“法缘慈悲”,菩萨有的;
“无缘慈悲”,法身大士有的。
法身大士“无缘慈悲”;在十法界里头,四圣法界是“法缘慈悲”;六道里头只有“爱缘慈悲”、“众生缘慈悲”,为什么?他有“情识”在里头。“无缘慈悲”,“无”是没有情识的,完全是自性本具的德能。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,妄念不是好东西。
我们今天有思想,思想不是好东西,你看看中国古人造字,中国人是真有智慧!“思”那个字是什么样子?心上面画了一格一格叫“思”,“想”是着了相,心里头有个相。着了相就叫“想”;心里头起了分别就叫“思”。
“思”跟“想”都不是好东西。你把“格子”拿掉、“相”拿掉,那个心叫“真心”。有“思”有“想”,六道凡夫;“思”跟“想”拿掉,你就超越六道。
所以中国的文字是充满了智慧的符号,古人造作符号,就是教我们要开智慧,一看就明了。你能够不用“思想”,你用的就是“真实智慧”,你用“思想”就把你“真实智慧”障碍掉。所以一定要晓得“无常的心”不是“真心”。
最后教我们对于自身有正确的“观法”之后,你再放眼世界,我们身外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这是世界,佛用一个“法”字做总代名词。
“万法皆空、万法缘生”。凡是“缘生之法”都没有“自性”,也就是说没有“自体”,“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”,“无我”。“我”就是一个“自体”,“万法”没有“自体”。
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;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这个“观”就是“四念处观”。
“四念处”佛教初学。因为“一切有为法”皆是“梦幻泡影”,你怎么个“观法”?佛具体教导我们,你“观身”、你“观受”、你“观心”、你“观法”。你在这四方面仔细去观察,都是“梦幻泡影”、都是“了不可得”。
《金刚经》上明白的告诉我们“三心不可得”。“不可得”就是“无常”。所以我们学佛的入门首先讲“看破”,这叫“看破”,你没有这个功夫,你怎么能入得了门? !
我学佛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,我就遇到章嘉大师,头一天跟他见面,他就教我“看破、放下”。
“看破”具体是“四念处观”;“放下”就是“道品”里面的“四如意足”、“四神足”。
“四神足”是“放下”。
“四念处”是“看破”。
“四正勤”就是“十善业道”,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是佛法的基本法。离开基本法,无量无边法门不论你怎么样去勤修,最后都会落空,你没有基础,你修行没基础。所以基础比什么都重要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