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善业道经(156)
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
时间:佛历三〇二八年三月初七、西历2001年3月31日
诸位同学:大家好!
昨天我们介绍过如来果地上的十种特殊的能力;今天再接着看“无畏”。
“无畏”就是没有畏惧,略说有四种。
第一种是“一切智无所畏”。
佛与大众讲经说法,大众包括九法界众生,佛说他是“一切正智之人”。如果没有真正证得“一切正智”;“一切正智”要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,世出世间过去未来无所不知,而且这个“知”是决定正确而没有错误的。这样的话一般人不敢说,世间的圣人也不敢说这个话,佛敢说。由此可知,佛确确实实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。
而且佛告诉我们,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具的,不是从外面来的;换句话说,人人皆有。
为什么我们的“一切正智”丧失掉?佛告诉我们,并没有丧失,而是迷失了。如果丧失,那就不能恢复,迷失了可以恢复;只要破迷,你的智慧能力就恢复。这是事实真相,也给我们带来圆满的信心。
现在我们很想破迷开悟。我们从下午答复问题,许许多多同学都提出来:要怎么样断烦恼,怎样才能够有把握往生西方世界,证得圆满的佛果?这一类的话我们听得很多,由此可知,大家确确实实有这个愿望。
我们的业障始终不能突破,原因在哪里?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突破?这都是大家迫切关心的问题。
印光大师说得好,他教导我们,常常想到“我要死了,我就要死了”;如果我们有这个念头,诸位要知道,这个念头是正念;“死了以后决定堕地狱”,如果我们天天想这个问题,天天提醒自己,印祖说:你念佛不恳切自然恳切了、不相应自然相应了。为什么?你真能放得下。
我们今天的业障不能突破,原因在哪里?放不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知道死期将至,不知道三途恐怖,没有把这个事情认真去想想。
当然,一般年轻人很难想象这个问题。年老了,六十岁以上,在工作岗位上退休了,这个意识比较强一点。为什么?他已经老了,接近死亡,这个问题他才会认真的来看待它。年轻人是疏忽掉了,你跟他讲,他不相信,“来日方长”,所以功夫不得力。
印祖,那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,大势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,他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的,我们要懂得。他自己小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,墙壁上写一个大字——“死”字,这就是教我们怎样断爱欲,怎样达到一心专念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决定一生成就,你能够恢复自性里面的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。本有家珍,不是从外来的。
第二种是“漏尽无所畏”。“漏”是“烦恼”的代名词。佛可以说世出世间所有烦恼断尽了。不是在如来果地上,就是等觉菩萨要说这个话,也是大妄语。为什么?他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断,你怎么可以说你断尽了?
第三,“说障道无所畏”。“障道”是一切世间障碍正道、障碍佛法,佛知道。
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众生,由于迷惑颠倒,把佛法看错、看偏了,以为这是邪法,障碍佛法的传播,破坏佛法的僧团,阻止人修行,佛没有一样不知道,这其中的业因果报,佛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经论里头又常说,譬如佛跟我们讲的“法运”,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: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
我们现在这个时代,是在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第一个世纪,往后还有九千年。所以佛法里头没有说“世界末日”,但是这个世间法运有兴衰、有起伏。
我初学佛,章嘉大师跟我说,佛法法运在现前这个阶段是衰、走下坡,会不会起来?会起来。
法运的兴衰是在修学的人,不在法。法哪里会有兴衰?法哪里会有生灭?没有,在人。某一个时期人心向善,佛法就兴;某一个时期人心向恶,佛法就衰。人要是好善厌恶,佛法是最善的,大家都愿意修学;如果人要是反常,好恶厌善,学佛的人少,佛法就衰了。
我们看看现前这个社会,确实社会一般大众喜恶厌善。你跟他讲些善的,他摇头,他不相信,他不愿意接受;你跟他讲杀、盗、淫、妄,他欢喜。
所以在这个时代,法运衰了。会不会兴起?会,肯定的。人在这个时候,他一定受很多灾难,到灾难受够的时候,他觉悟了,他才晓得这个路错了,他会回头,回头佛法就兴了。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,众生纵然造灭佛的事情,佛也不会舍弃他,佛还是要救度他。佛永远是慈悲的,决定没有分别执着,永远是平等的,这个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才能做到,一般人做不到的。
第四个是“说尽苦道无所畏”。佛在讲经说法里面,“说尽苦道”。
“苦”,三恶道苦,六道轮回苦;“尽”是在这里头受尽了、脱离了,永远脱离了。
佛菩萨永远脱离了恶道,他还来不来恶道?他还来,常来。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,他来,他不受苦。说“不可思议境界”,他来,他住“一真法界”,跟我们不一样;我们住六道轮回,他住“一真法界”。这是什么原因?大乘经里面这一种讯息很多。佛跟我们说,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,每一个众生的境界都不相同,所以法界无量无边。“十”是代表无尽,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法界,有他自己的境界。
“法界”从哪里来的?是从心想生的。不要说无量众生有无量法界,一个众生,我们自己这一个人就有无量法界。我很虔诚在念佛,佛法界现前;我念大悲观世音菩萨,菩萨法界现前;一念“贪嗔痴”,三恶道的法界现前。就是一个人在一天当中,从早到晚就无量无边法界;不是从外头来的,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。
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好:“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”“识”就是心想,所以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。所以佛教我们专门想善,不要去想恶,道理在此地。
这是《大智度论》里面讲的“四无所畏”。《俱舍论》里头也有,也说“佛四无畏”:第一个是“正等觉无畏”,第二个是“漏永尽无畏”,第三个是“说障法无畏”,第四个是“说出道无畏”。《俱舍论》的意思跟《智度论》可以说完全相同。
下面是“十八不共法”。这些名词术语,略说说就可以了。
“十八不共法”:
前面三条是讲“身、口、意,无失”,永远没有过失,这是凡夫、二乘、菩萨都做不到的,到纯善无过,性德圆满现前。
第四、第五、第六,偏重在心上讲的。
第四、“无不定心”。我们知道如来果地上他那个定境叫“寂灭定”,清净寂灭,永远住在“大定”当中,“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”。菩萨要到八地才能到这个境界,八地叫“不动地”,不退转了。
由此可知,七地以前,“定”有的时候还会失掉,失掉就是退转,但是时间很短,他能够再恢复;八地菩萨就不会了;如来果地究竟圆满。
第五、“无异想心”。“异想”是妄想。真心离念,决定没有念头,佛法里面常讲“正念”,正念无念。对一般初学人来说,方便说“正念无邪念”;换句话说,“正念”还是“有念”,他没有“邪念”。这是什么人?这是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也是佛,“分证位佛”,他们没有邪念。如来果地上正念、邪念都没有,那才叫“正念”。“正”跟“邪”是相对的,六祖说得很好,“相对的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”,我们套六祖说话的模式,“邪法、正法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”。“真心”永远没有“念”,那才叫“正念”,但是他自自然然能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他就有应。
为什么他没有念他会应?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。所以这种境界,佛祖说法说到没有法子好说了,称为“不思议解脱境界”;这是真的,善恶两边都要舍。两边舍,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断恶修善?我们没有到如来境界,我们不断恶修善就决定堕三恶道,所以一定要这么做。
诸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,他也这么做,自自然然这么做,你要问他为什么?做给迷惑颠倒众生看的,做个榜样给他看。这就叫“大慈大悲”、这就叫“教化众生”,实在讲,他自己不需要这么做,他表演给别人看,就像唱戏一样,舞台上表演。在如来果地上倒驾慈航,所以他没有“异想”,“无异想”就是“邪正两边”都没有。
第六、“无不知舍心”。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执着,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。等觉菩萨还没有,如来果地上完全放下了。为什么?等觉菩萨还执着那一品“生相无明”;他还分别、执着,他要不分别执着,他就证得圆满的佛果。所以要放下!你放下得愈多,你的境界就愈高,在佛法讲,你的果位就愈殊胜。
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“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”,那个“法”是指佛法,佛法尚且要舍。“舍”就是不执着。
所以这个“舍”,我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,我们真的要舍了,不学了,那就糟了;这个“舍”是我们要学,但是不可以执着,我们舍妄想、舍分别、舍执着就对了。
这是大乘佛法常讲的“破立同时”,没有先后。
好,时间到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