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慈禧是破坏孝道的源头,在无间地狱求超度
发布时间:
2019-08-08 11:28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净空法师
访问量:
慈禧是破坏孝道的源头,现在在地狱求超度
摘自净空法师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434集 2013年9月11日讲于香港
“唯识学”是佛法的心理学
在大乘“唯识学”里面,“唯识”是佛法的心理学,里面谈到“我”。“我”是什么?“我”是妄想,“我”是“遍计所执性”,完全没有事实。把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是什么?第六识、第七识当作是我的心,第六识会分别,第七识会执着,把它当作我的心。把这个物质的身体当作我的身,坚固执着,还小心翼翼的去养它,愈养愈娇,愈养造的业愈重。所以要认识清楚,这叫根本的认识。我们要放下的,要从根本放下,然后枝叶就很容易放下。枝叶放下,根本不放下,枝叶才砍掉它又长出来,永远消灭不了。只有把根本解决了,它永远不会再长了,不会再生。
“孝、敬”是一切善法的根本
一切善法的根本是“孝、敬”。
如何培养“孝”、培养“敬”?“孝”是根。
“孝”最深的含义是什么?中国老祖宗做这个字,造字,这个字叫会意,你看到这个字体会到里头的意思。你看那个字的样子,上面一半是“老”,下面一半是“子”,这是什么意思?父子。父子是什么关系?一体。不能没有上面,没有上面,下面就没有了;不能没有下面,下面要是没有,上面也没有了。这有上有下,它是活的,生生不息,少一个就断掉了,就断层了。断层是什么?就消灭了,这个人家家破人亡,没有后代了。
没有后代在古时候,大不孝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你的老祖宗世世代代千万年绵延到你这个地方,你怎么下面没有后代?怎么可以在你手上断掉?这是对不起列祖列宗,所以后代重要。后代不是说有子孙,子孙里头要有出色的人物,这叫有后代;子孙里头有圣人、有贤人,至少要有君子,这叫“有后”。
老师教学亦如是,要有真正的传人,没有传人他就绝后了,到他为止,后头没有人了。没有人,老师还有个补救的方法,著书立说,把自己这个文字留给后人,这是没有学生承传不得已的办法。学生当中如果没有能力继承老师的德行学问,把老师的著作整理出来、印出来,流通给后世,这也是他的功德。释迦牟尼佛没有学生,经典传不下来;孔子没有学生,他的东西也传不下来,释迦跟孔子全靠学生把它整理流通传下来。人类的进化,历史给我们做见证。
祖宗积阴德才能使家里生出杰出人才
现在人很麻烦!现在人对古人怀疑、对祖宗怀疑,认为祖宗不行、不如我,我做了大官、发了大财,我的父亲没做到,我的祖父没做到,我曾祖父、高祖父都没做到,可能他们是务农的。
这一家人为什么会生出你这样杰出的人才?祖宗积德,古人懂得。
孔老夫子那个时代,孔子的外公把他的女儿嫁给孔子的爸爸,年龄差很大,差二、三十岁,做女儿都正好。为什么把这个女儿嫁给他?他细心观察孔子往上的祖先,五代都是好人、都是积功累德,就是他的判断,孔家一定有人才出来,把他的年轻女儿嫁给他,生了孔子。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。
所以你要晓得,你今天发大财、做大官,是祖宗积的德,当然也有你自己一分,你自己跟这一家祖宗的德相应,果报才能现前。你自己本身,两面都是一样的意思,祖宗积德是“因”,你自己积德是“缘”;或者是你自己积的德、大德是“因”,他那一家祖宗积德是“缘”,总是“因、缘”遇到了,果报才现前,这个意思,不是偶然的。为什么要敬祖宗?道理在此地。
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祖宗能不敬吗?能不敬,那你就是叛逆。叛逆,你这一生果报是前生修的,你这一生不错,你死了以后就地狱去了。这个话不是吓人的、不是骗人的,是千真万确的事实。
慈禧是破坏孝道的源头,今天在无间地狱求超度
疏忽孝道、不尊重孝道这个人——慈禧太后。贡高我慢,但是形式上她还是要做,实际上没有这个心,只是做表面。她今天在无间地狱,来找过我,求我给她超度,我在这里给她供个牌位。有没有效?不能说没有效,但是效果很微弱。为什么?她造的孽太重了。自己虽然后悔,忏悔,知道错了,认错,后不再做了。但是那一些受你伤害的这些人,这个责任你摆脱不了,不是少数人,全体中国人民,这个麻烦就大了!你的疏忽导致现在的不孝。
现在人没有孝心、没有尊重人的心,追根究底,慈禧是祸根、是源头。她什么时候能出来?太难了!我们不知道。中国什么时候再能恢复对祖宗像从前那样诚敬,真正孝心,慈禧太后才有离开地狱的希望;如果回不了头,她的苦就够受了,真是无量劫。
我们提倡孝道,父母都不在世了,老师也都往生了,我们只有把老师、父母的照片供养在佛堂,每天早、暮礼拜,这什么用意?给大家看的。甚至于清明、冬至、祭祖,我们都不能到坟墓上看,我们只有把坟墓那边的照片找出来,也供养在我的佛堂。
学佛,对于因缘果报,这是自然的定律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不是哪个人提倡的,自然的定律。你决定不能违背,这是性德。违背性德,果报都在地狱。无间地狱是罪极重的,堕无间。那么这个心就是念头,广大没有边际。
只有“真心”才是万德万能,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
“究竟,究极真际,穷尽法源也。”
“究竟”两个字是这个意思,“究”是追究、研究;“竟”是到底,一定把它的根找出来。研究什么?一切万法。包括我们自身,我们生命从哪来的;你说灵魂,灵魂从哪来的,去追究,大乘佛法就做这个事情。这就是哲学,这就是科学。追根究底,到究极处找到了,这是一切法的根源找到了。根源是什么?就是心。就是“是心作佛”的心,“是心是佛”的心,这是根源,这个根源长远,不生不灭,真正无量寿。
“长远,明寂真常,永离生灭也。”“明”是讲它的觉性,它是本觉。它本来就觉悟,觉悟到什么程度?遍法界虚空界。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它全知道,没有一样不知道的。宗教里头赞美上帝全知全能,全知全能就是心。
佛经上讲的心,我们跟他们往来的时候,你们教里头讲的上帝、讲的真神,就是“心”,佛教讲的“真心”。我们用的名词不一样,实际是一桩事情。只有真心才是万德万能,才是全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如果不是真心,它就有欠缺,局限性,它不可能全知全能。大乘佛法找到了,用什么方法?甚深的禅定。禅定一直找到自性本定,修定和自性本定融成一起了,这才把根源找到。这是什么果位?佛法的妙觉。等觉菩萨的禅定还差一点,达到究竟圆满是妙觉,妙觉那个禅定跟自性本定融成一起了,这个到究竟圆满了。所以它不生不灭。“明”、“寂”、“真”、“常”,说出这四个字,这四个字是性德,性德是本觉;性德是本明,光明的;性德是纯正;性德是长远,长远是不生不灭,所以永离生灭,它属于不生不灭。
你要是迷了,假相是主人,你是佣人,这就颠倒了
“普备,具足一切,无欠无余也。”
“普”是普遍,“备”是具足,换一句话说,它里头一样不缺。
“普备,具足一切,无欠无余也。”
它没有欠缺的,它也没有多余的,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讲了五句话,这第三句他说的,“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”。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,讲过一句话,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”,我们可以用这一句来解释惠能大师的“本自具足”。具足什么?具足如来的智慧、如来的德能、如来的相好。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因为你具足。
问题在哪?问题现在迷了,迷的根就是“我”。佛告诉我们,实实在在根本就没有个“我”,大乘教里对“我”下了个定义,这个定义主要讲,第一个意思,“我”的第一个意思,主宰;第二个意思,自在。你想想,我们身体能不能做主宰?一天比一天老化,做不了主,没有主宰。自不自在?不自在,那就是没有“我”,你怎么可以把它当做“我”?!
佛说有“真我”,“真我”什么?心是“我”,“真心”是“我”,“真心”真能自在,真能做主宰。完全迷失了,明心见性,用宗门一句话,也就是把父母未生前那个“我”找到了。父母生我的时候,我们把“我”迷了,迷失了,不是真正失掉,是迷失掉了。什么时候你觉悟了,它在,所以佛讲的“三德秘藏”,里头就有“我”。
“三德”是“法身、般若、解脱”。“解脱”是大自在,这三种里面都有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,都有四德,“法身”有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,“般若”有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,“解脱”有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,它真有,那是真正的主宰。确实是真有,但是这些假名不是真的,名不能执着,执着这个假名,你在迷,你见不到事实真相。换一句说,“法身、般若、解脱”见不到,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你也见不到。为什么?你着相了。着相就是迷、就是障碍,你必须完全把这个相放下。知道相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这些假相,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用得上,你认识它清楚,你用它,它替你服务;你要是迷了,它做主它当家了,你得听它的,它是主人,你是佣人,这就颠倒了。
觉悟,自己当家,所以名相都为我服务,我要是迷了,它当家,我的身心是它的奴隶,错了!大错了!所以它具足。
遭受的毁谤、侮辱、障碍、陷害帮我消业障、提升境界
“如是之心,功德不可思议。若能一发此心,便能倾尽无始以来生死与诸有沉沦。”
这讲“真心”。“菩提心”就是“真心”。“真心”发出来了,“真心”起作用了,功德之大,功德的广、功德的深、功德的利益是无法想象的。
“思”就是想象;“议”就是说明议论,说不出为什么不用这个心。我们读这个经文、读这些经句,首先要好好劝自己,别人用不用与我不相干,我自己明白了,我得用这个心,用这个心真自在,用这个心法喜充满,用这个心对遍法界虚空界感恩,没有怨恨,知道一切对我有怨恨的那些人,他迷得比我深,他在受苦。
我们虽然遭受许许多多的毁谤、侮辱、障碍、陷害,对我们来讲都有利益,有好处。什么利益?什么好处?帮我消业障,帮助我提升境界。等于说这都是考试,看你有没有怨恨,果然没有怨恨,忍辱波罗蜜这个功德就提升了。如果有怨恨,不但不能提升,你下降了,下降到来生就什么?来生你就到恶道去了,再碰到头的时候冤冤相报。上一生你这么对我,现在我要对付你,这种冤冤相报,永远不能放下怨恨,这个非常非常凄惨!没完没了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冤家要解,化解,不能结。
堕地狱后没有真正利益众生的事业是出不来的
我们今天看到有很多在佛门修大福报的人,但是贡高我慢,喜欢跟别人树敌,那个树敌的对方也修大福报,那这两个人到来世都可能做国王,做国王,这两个人彼此不服,一定会发生战争,战争要死多少人!他们要负责任。因为你个人的小怨导致与后面战争,这个战争就把你送到无间地狱,你到哪一辈子才能离开,就很难讲了。你要没有真正利益众生的这种事业,你出不来。
唐太宗堕地狱,他有一本《群书治要》,所以他能够离开地狱,为什么?《群书治要》能够利益全世界的人类,这个功德太大了!而且不只是对现在世有功德,对未来,几千年几万年,这个好处利益永远不会磨灭的。
这个东西在中国失传一千年,真是祖宗之德加持保佑,还能够又回到中国。嘉庆皇帝登基的时候,日本人送的进贡,进贡的礼品里头有这部书,就回到中国来了。唐朝亡国一直到嘉庆,中国没有这个书,我们看历史艺文志,《唐书》、《宋史》,元明清国家图书目录里都没有这个。所以才知道,因为唐朝时候印刷术没发明,统统手写的,书本都手写的,没有印刷的,所以分量少。这些日本人识货,知道这个是宝,带回去了,中国一部都找不到。嘉庆时候来,那个时候是清朝的盛世,清朝治绩——政治上的成就超过唐太宗,所以唐太宗的书不被重视,不需要看你这个,他做得比你还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