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锅漏匠念佛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接着
发布时间:
2021-09-15 00:00
来源:
净土释疑网
作者:
访问量:
摘自净空法师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259集 2013年4月10日讲于香港
真正念佛的人要把寿命交给阿弥陀佛
有事情的时候不碍办事,佛号放下来办事;事情办完了之后,佛号就提起来,这叫成片。事情办完之后,佛号提不起来,这个没有成片,佛号断掉了。所以这个容易做到,说老实话,人人可以做得到。做到这样的功夫,就决定得生净土。你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缘分,教化众生,众生不听我的,我想提前、早一点往生,行!还有寿命不要了,那个寿命是业报,可以放弃。我们在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莹珂,他是拼命,他怕堕地狱,造作地狱罪,念了三天三夜佛,真心念,真念到功夫成片,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佛告诉他:你还有十年寿命,等到你临命终时,我来接引你。这等于给他授记了,他不要,他跟阿弥陀佛说:我劣根性很重,经不起诱惑,这十年,我不知道要做多少罪业,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去。那佛答应他了,佛说,跟他约定三天之后我来接你。他没有生病,没有任何异象,一切正常,三天之后,真的欢欢喜喜往生了,十年寿命不要了。真正念佛人,要把寿命交给阿弥陀佛:佛觉得什么时候恰当,我就什么时候走;天天等佛来接引,好事!天天想着佛来接引,我们这个世间就丢掉了,就不再想世间法了。每一天都在盼望着佛来接引我,总有一天真来了,真盼望到了。那么佛不来接引你,大概就是你还有工作没做完。这个工作不是别的,做个好榜样给世间念佛人看,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做的,天天做好榜样给人看。
真信、真愿往生、真念佛名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样
贤首大师《还源观》里面讲的四德,我们要做出来。这个四条很简单,能记得住。
第一个“随缘妙用”。能随一切缘,顺着一切众生。“妙用”是不着相,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,这个妙!世间人随缘,他着相,着相就造业了,随缘不造业。
第二个“威仪有则”。就是做出好样子,做念佛人的好榜样。念佛人的好榜样是什么?真信、真愿往生、真念佛名,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样。一天到晚就这一句佛号,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,这就是念佛人的好榜样。外面的缘尽量减少,越少越好。
第三条是讲我们态度“柔和质直”。处事待人接物要柔,要温柔、要和谐,这是外面的态度。让人人见到你都生欢喜心,我们跟众生就有缘了。“质直”是真心,没有虚伪。
做好事还被招致不是,如此消业障的速度最快
第四句“代众生苦”。我们要守法、守纪,愿意吃亏、上当、不计较,没有怨恨心,别人恭维我、赞叹我,不生欢喜心,不会受外面环境干扰,“代众生苦”。认真修行就是“代众生苦”。“行”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尽心尽力满足大众的需求。好心得的不是好报,众生可能怨恨你、毁谤你、羞辱你、陷害你,通通忍受,为什么?要把它看作消业障,无量劫来、生生世世我做了多少罪孽!无缘无故行好事,还要遭这些果报,这个消业障比什么都快速。不但对这些人没有怨恨,还要感恩,真要感谢他们,要不然业障怎么会消得那么快!如果我们记得那些怨恨在心里头,不但业障消不了,业障增长了、增加了。所以这个时候要智慧处理,不能用感情,用感情就造业;用智慧,业障就化解了。你看就这四句,我们念佛人能做到。
……
锅漏匠念佛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接着念
我们再往下看,
“‘善趣者’,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,但此与今经之义相违,上既以六趣皆名恶趣,故人天等趣不能复称善趣。故知善趣门不是趣向人天之门,而是上善者所趣向,故名善趣门。 如《会会》曰:‘菩提者,则上善所入,故言善趣门。’”
《会疏》讲得好,
“是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,才是善趣门。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,洞开此门,故云‘通达善趣门’。”
这个说得好。
“云何洞开?则唯有成就净国、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。”
这个几句话说得非常好。“通达善趣门”,这个“善趣门”不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。六道里面的三善道都叫恶趣,为什么?出不了六道轮回。这个善趣门是超越六道轮回了。那么超越六道轮回,唯有成就“净国”,“净国”就是极乐世界,那么换句话说,专指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世界,普摄遍法界虚空界,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六道众生,往生净土,这才叫“善趣”。这个往生通通成佛道,真实不可思议。所以到最后结尾,归集到“善趣门”是极乐世界。什么人能去?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什么叫“发菩提心”?印光大师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面所说的四个字:信、愿、持名。“信、愿”是菩提心,这个话以前没人说过,蕅益大师是头一个讲的。印光大师读了这一句,佩服得五体投地,真难为他说出来了,为什么?在以往许许多多念佛的阿公、阿婆,他们到晚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你问他什么菩提心,他不知道,而这些人往生的瑞相都非常好,都能叫人赞叹,让很多人怀疑:没有发菩提心,光念佛怎么能往生?蕅益大师说了,真信、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。这个话说得太好了!这些阿公、阿婆,你问他什么菩提心,他真不知道。很多不认识字的,根本就没有听过经,什么也不知道,有人劝他念这句阿弥陀佛,就像谛闲老和尚劝他那个徒弟锅漏匠一样。
锅漏匠不认识字,一天经都没有听过,什么也不懂,也没有念过书。出家了,谛老知道他不能在寺庙住,为什么?寺庙住,五堂功课要学会,五堂功课要没有学会,在寺庙住,人家笑你,你难为情,你住不下去;讲经,你没有这个能力,这真叫他为难。所以给他在乡下找个小庙,叫他一个人住,就教他一句佛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你就好好的去念,将来一定有好处。告诉他念的方法:念这句佛号不间断,念累了就休息;休息好了,就接着念,不分昼夜。所以他一点压力都没有,什么时候累了,就什么时候休息,坐着也好、躺着也好,休息好了,接着赶快念。三年,预知时至,站着往生。真的没有辜负老师,给老师做出念佛最好的榜样。谛闲老法师常常说他这个故事给念佛人听,鼓励念佛人要向他学习。他万缘放下,心里头除一句“阿弥陀佛”之外,什么都没有,心里头那些垃圾,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洗得干干净净。所以他就这个方法,稳稳当当往生极乐世界去了,这是我们末法时期念佛人最好的榜样,三年成功的。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