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学儒、学佛是把“明德”、“真心”找回来就成圣成佛
发布时间:
2019-08-20 18:44
来源:
摘自净空法师《2014大经科注》第457集
作者:
净空法师
访问量: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坐!
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眼耳鼻舌身、意识、末那、阿赖耶叫“八识”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零一七页第五行当中。
【解】“无等无伦最上胜智”者,正是如来大圆镜智。
这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圆满智慧。
“大”是赞叹;“圆”是圆满。不像前面,前面菩萨权教菩萨所证的还不圆满,这个时候转第八识“阿赖耶识”成“大圆镜智”,究竟圆满,一般称为“法身菩萨”,住“常寂光净土”,不是住“实报土”,住“常寂光土”,这究竟圆满证得佛果。
【解】始转本识,方归心原。
“阿赖耶”是本识,就是妄心。“一念不觉而有无明”,从“真心”里面起了一个妄心,妄心生法界虚空界。不仅是释迦、弥陀的报土,它同时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,包括过去、未来十方三世佛,都是从阿赖耶变现出来的。
“一念不觉”产生这些现相。这个现相太大了,不但声闻、缘觉不知道,误以为它是真的;大乘教里头有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。“心想”就是阿赖耶、就是妄心。大乘教里头法相宗讲“八个心”,叫“八心王”。八个心都是妄心,阿赖耶识是根本的妄心,前面七个都是依阿赖耶变现出来的,所以称之为“本识”、“根本”;其他七个“识”是从它生的。
“转本识,方归心原。”这个“心”是真心,不是妄心。
“真心”是什么样子?惠能大师讲得最清楚、最简单,他说了五个,第一个“本自清净”,“真心”是清净心,从来没有染污过,跟前面七个相同,都是依“阿赖耶”变现出来的,第六“意识”,第七“末那”,再加上“眼耳鼻舌身”,总共叫“八识”。
学儒、学佛是把“明德”、“真心”找回来就成圣成佛
大乘教里讲,宇宙从哪里来的?第八识现出来的。“阿赖耶”是“一念不觉”就没转过来,“一念不觉”演变成“念念不觉”,这是我们要知道的、我们要认识它,它是我们的真心,它是我们的“本性”、“真如本性”。学佛不学别的,只是把“真心”、“本性”找回来,跟儒家《大学》所讲的“明明德”是一个意思。“真心”就是“明德”,“一念不觉”不明了。儒跟佛的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把“明德”找回来,安住在“明德”上就成圣成佛,修学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。
“始转本识”,开始见到了。
修“定”才能恢复“真如本性”里面的“明德”
【解】始转本识,方归心原,一切种境,无不圆照,是名为“大圆镜智”。
妄心灭了,“真心”现前,这个“心愿”是真心。“大”是称赞;“圆”是圆满。也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你全见到了,一个不漏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统统见到,样样明了,这是“自性本能”,“阿赖耶”不知道。我们六道凡夫、权教菩萨用的什么心?阿赖耶。
“阿赖耶”叫“无明”,在迷,他没觉悟。悟了就叫“大圆镜”;迷了就叫“阿赖耶”。“阿赖耶”叫“藏识”,含藏宇宙万有,遇缘它现形,没有缘它不现形,所以佛家讲整个宇宙“因缘生法”,总是离不开因缘。最粗浅的现象我们能知道的起心动念,那就是“一念不觉”。于是修行的总的纲领我们就明白了,那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。
释迦,中国的孔子、老子,这些人的境界我们可以肯定、可以相信,他们都是“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”。这样的人现前,他的智慧就是“大圆镜智”,圆满的智慧,过去未来、此界他方没有一样不知道;范围,这个智慧的范围多大?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,全知道!
记住,佛说的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”,“如来的智慧”就是此地讲的“大圆镜智”。“无等无伦最上胜智”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只要我们把妄心舍掉、放下,大圆镜智就现前。怎么放下?不起心、不动念就放下了。起心动念它就起作用,叫什么?无明。把“大圆镜”变成“无明”,什么都不知道,所以它是属于“性德”。
“真如本性”里面的“明德”要恢复,佛告诉我们修定,为什么?心里头妄想、杂念没了,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它就现前。我们今天妄想、杂念不断,一个接着一个,前念灭了后念起来,它不断,要靠修德帮助。“修”是修行、修正;“行”就是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不放在心上就开悟了。
谁有本事把起心动念放下?六道凡夫不知道自己起心动念,十八层天也不知道,法身菩萨才知道。前面七识都转了,还剩下第八识。阿罗汉前五识转了,第六识伏住了,它起作用真的回头了;刚刚回头,第六、第七识还没转过来。六、七识转了,菩萨。六识分别,七识执着。
我们用功,八万四千法门用功的原理是一个,眼在色尘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,看清楚了,不起心、不动念是佛;不分别、不执着是菩萨。他为什么不分别、不执着?《般若经》上有一句话说得好,“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”,谁见到?佛见到。
佛眼见到“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”,佛法、世法没有例外的,这“一切法”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要不知道,把这个假的放在心上,就迷了,就变成阿赖耶;不放在心上,阿赖耶转过来了,大圆镜智现前。
什么人有这个本事?见色、闻声、嗅香、尝味都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是智慧,起心动念是阿赖耶,只有明了,没有起心动念,诸佛如来;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是菩萨,他为什么不分别?为什么不执着?因为他知道,“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”,这是事实真相。
大乘佛法追求不迷,心不动就不迷,心动就迷
释迦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,用梦作比喻很多,“梦幻泡影”。你在梦中,不知道自己在作梦,以为是真的,得到了生欢喜心,得不到生烦恼。梦中,可是梦中醒过来之后,什么都没有,全是假的。
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,是做一个大梦,做一个很长时间的梦。其实时间跟空间是假的,不是真的,迷了才有,误会;觉悟了没有时间,没有空间。没有空间、没有十方、没有时间、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,就在当下。当下这一念,明白了智慧,迷惑了烦恼。
分别,“尘沙烦恼”起来了。
“本识”,“一念不觉”是“本识”,叫“无明烦恼”。本来明白,你为什么不明白了?“无明烦恼”变现出虚空法界。
迷悟真的刹那间豁然大悟,我们为什么不能?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。
我们讲习气,这些修行人,菩萨,他有没有习气?有,跟我们比他的习气很薄。我们的习气很浓,浓到什么都看不见;他们习气薄,偶然看到一下,他能把偶尔那个时候抓住,他就开悟了。
“自性”、“真心”、“真我”,“我”的本来面目,自己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,没染污;是平等的,没有分别;是“无所不知”的。“无所不知”的这种能力,智慧,真实智慧,是“自性”真心本有的,只要不迷了,统统现前。大乘佛法没有别的,只是在追求不迷。要不迷,心不能动。
能大师告诉我们这几句话很管用。第一个,“清净”;第二个,“不生不灭”,不是妄心,妄心是生灭心,前面念头灭了后念就生,一个接着一个,无始劫以来到今天,从来没有中断过。断了就好,断了“真心”就现前;永远被它障碍住了,就像我们看动画一样,电影的画面、电视的画面,是动画,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,相似相续。这画面没有两个相同的,也没有两个不同的。这个说法什么意思?画面不能执着,不能执着的也不能执着,你才能见得了“性”。“妄”的去了,执着那是“真”的,“真”还是“妄”。为什么?你的心总是在动,动,它就有,就现相,现惑,幻相;不动,才把真相大白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自性里具足一切智慧,与读书、识字没有关系
所以菩萨,惠能大师是菩萨,大菩萨!登地的菩萨,他不是三贤菩萨。登地菩萨,为什么?明心见性,“大圆镜智”开了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说的一切经,你拿去问他,他都有能力讲给你听。
无尽藏比丘尼,是惠能大师在逃难的时候遇到的,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每天读诵,惠能大师在旁边听,等她念完了,惠能大师找她,把刚才念的一段经文里面的意思讲给她听,她听了之后非常惊讶,捧着经书来向他请教。他说我不认识字。不认识字你怎么会知道?这个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。惠能大师第一个度的,就是无尽藏比丘尼。比丘尼还在迷,能大师开悟了。遍法界虚空界“自性”生的,见了“性”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。
在曹溪,法达禅师读《法华经》,意思不懂,向能大师请教。能大师说,你把《法华经》念一遍我听听;过去没有人给我念,我不知道,你念。念完之后,几句话就把他讲开悟了。自性“本具般若”现前,这就是“无等无伦最上圣智”,是自性本有的,不是从外头来的,外面没有这个智慧;甚至于小智慧,也不是从外头来的。自性里头没有你怎么会知道?!
真智慧一定要开悟,所以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大彻大悟,分三个等级。放下“见思烦恼”,小悟。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