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
学佛必修课-净修捷要报恩谈-(08)


 

黄念祖老教授主讲

 

  【第七拜】:

  一心观礼,无量寿佛,亦号无量光佛,亦号无边光、无碍光、无等光,亦号智慧光、常照光、清净光、欢喜光、解脱光、安隐光、超日月光、不思议光,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,阿弥陀佛。

 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(第七拜)

  “一心观礼,无量寿佛,亦号无量光佛。”所谓“无量寿佛”,也称为“无量光佛”,加上“无边光、“无碍光”、“无等光”,亦号“智慧光”、“常照光”、“清净光”、“欢喜光”、“解脱光”、“安隐光”、“超日月光”、“不思议光”,又合称“十二光佛”。都是阿弥陀的名号。所以阿弥陀是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,佛的光中种种的妙用,表现出十二个光的佛,同时都是阿弥陀佛。

  “无量寿”是体,是指时间永远不止,通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际。三际如一,没有变化,这就是“无量寿”。

  “无量光”是指遍一切虚空、遍一切处。这样一来,一个是竖,一个是横。时间是竖的,空间是横的。由此表明,阿弥陀佛穷三际遍虚空,过去你也找不着头,未来也是找不到结束,是常住,这是“无量寿”。而又遍一切处,没有边际,这是“无量光”。同时这个“无量光”也可以解释为“光中无量的功德”。所以“无量光佛”同时也可称为“无边光佛”。

  “无边光”肤浅地讲,指光没有边缘。那是多大呀!你找不到边,极大!深一步讲,这个“边”是什么呢?就是佛教里所讲的“见惑”中的“边见”。所以,我们都要断“见思惑”才成。众生最初的迷惑就是“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”。众生就是因为这些迷惑而沉沦苦海的。愚痴称为“惑”,断了“惑”才能证到自己的“真如”。

  “见思惑”之中首先是“见惑”,修行成就初果就是破了“见惑”

  “见惑”有十种,其中有一种为“身见”。所谓“身见”就是指总爱惜这个身体,老是想滋养这个身体、练这个身体。所以现在许多气功外道,所做所为就是一种邪见,也叫做“身见”,是“见惑”。爱恋这个身体,比如很多妇女就是如此,起心动念都不离她的身体,因为她非常喜欢这个身体,觉得很美、很招人喜欢,整天琢磨着如何打扮自己……这就属于“身见”。

  另还有一种为“边见”。这个“边”并不是当“边缘”讲,而是指把一件事情分两边看待,执持于是非、矛盾的一方。所以,一切事情都有了是非、矛盾的两面。“矛盾”就是“矛”和“盾”,“矛”有一边,“盾”有一边;“是非”就是有“是”、有“非”,“是”是一边,“非”是一边。一切都有两边,矛盾各持一方。有了是非、有了矛盾,就会有对待、就会斗争。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特点——一切都有二。正如中国有句古话:“圣人不死,大道不止。”有了“二”的分别,圣人要不死了,大道是不会完的。如果“无边”那就没有对待了,没有了这个“边”,一切就都“不二”了,一切也都平等了,平等就不对立了。所以佛最后称为“平等觉”。

  汉译的《无量寿经》中称“无量佛”为“无量,清净,平等,觉”。“平等觉”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。只有佛达到了大平等,我们要修“慈悲喜舍”。

  很多人,甚至于传法的人也把这个“慈悲喜舍”四个字讲错了。把这个“舍”字,讲成“要慈、要悲,要喜欢、要施舍”。这么去讲,是讲浅了,讲的太浅了!不是原意。好多东西是从一些和尚嘴里说出来的,有的说法十分的谎谬,水平很低。这个“舍”字是指:舍掉你的一切分别、一切边见、一切对立矛盾,而能把这些事情看得平等。

  一个人要做到平等的话,那不管别人说什么,不管别人怎么对待自己。所以,佛教讲“冤亲平等”,跟我有冤和跟我有亲,这是两个极端,属于“边”的二方,如果“边见”没有了,那么冤和亲就都平等。所以我们学佛就在这地方学。当然学起来不容易,但还是要努力去学的!冤亲平等,就是把“冤”字搁在“亲”字上面。这个摆不是随便摆的,佛教教育我们,如果你真要度人,那先度的就应该是对自己有冤的人,这是佛教的伟大之处。

 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有个人叫提婆达多,他想方设法地害佛,甚至于一生都一直在害佛。而佛反倒感恩于他,认为自己的成就为佛,全因为有提婆达多,于是还给提婆达多授记……这一切都表明了佛的伟大、佛的智慧、佛的慈悲。对此我们是心悦诚服,五体投地。当然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崇拜,我们并不是因为佛有多大权威,拜佛之后,佛就能保佑我,我就得到好处了……这是世俗的一种很低、很愚痴的认识,是一种颠倒的看法,是错误的。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舍这个“边”。

  “无边光”是由于大平等的智慧而放出来的,因此见到这个光,也就可以加持你,使你能放弃这些“边”,没有这些“边”了。

  “无碍光”,人们说自在无碍呀、没有障碍呀、能够自在呀,所以称“观自在菩萨”。这个“自”指的就是我们的“自性”。看你的“自性”是不是当家作主,当家作主了,那才能自在。

  而我们凡夫的“自性”并没有当家作主,而被这个“假我”所欺骗了。现在大家都是“假我”,自己本来跟佛一样的“真我”,但自己却不认识。

  现在这个形象叫黄念祖,于是就把这个像当作是真的我,其实它是“假我”,并且是“真我”的敌人。有这个错误的认识,就叫“妄我”。所以“妄我”,就是由于妄认“假我”而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,把敌人当我了。因为虚妄而使“假我”当家作主了,所以真正的我们的主人却靠边站了。于是“自性”就不显现了,我们本有的佛的智慧光明也就不能显现了。

  由于妄认“假我”的程度有不同,“无明”的厚薄也就不一,所以我们听了佛的经教,有的人很感动,接受的很快、恢复的很快,而有的人不但不接受,他还要毁谤、还要破坏……这就是“无明”障很重所造成的我们有碍;而佛无碍,一切都无有障碍。

  “无等光”就是说,这个光是绝对的殊胜,没有另外一种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,或能与之对等的。所以也称为“智慧光”。

  “光明就是智慧”,禅宗也是这么说的。用大慧禅师的三句话讲:只以此光宣妙法(只是拿这个光来宣扬妙法);是法即是此光明(这个“法”在禅宗指的就是传心之法,也就是真实之法,所以具有光明);不离此光说是法(不离开这个光明来说这个法)。

  “光明和本心”、“光明和智慧”,用大慧禅师的话讲,是等同的。大慧禅师的这些话在经典里也是有根据的,释迦牟尼佛在最后的遗教《涅槃经》中说:“光明名为智慧。”说明智慧就是光明!

  “超日月光”是指:佛的光明比太阳光还要明、比月亮还要明。正如《超日月三昧经》所说:“大智发外,能照法界名为光明。”大的智慧发露到外边来,能够照了法界,这个叫做“光明”。所以“自莹谓之光”,自己很干净叫做光

  “照物谓之明”,能够照见别的东西叫做“明”。比如夜明珠,自己很干净、很光莹,它就可以照见别的东西,别的都亮了就叫“明”。所以光明就是清净。你能看到一点点光,这说明是在你这个心里绝对清净的时候,才会发现这个现象。你心只要稍为一动,啊!我看见光了,好了!不清净了!光明也就没有了。你心刚刚有点感觉不一样,马上就会没有了。如果你心里能完全离开一切分别而清净的时候,光明智慧之象就会显现。所以智慧就是光啊!

  “常照光”,寂而常照。“常照光”是寂默,没有动摇不定,可是却又常常在照,所以寂而常照。

  “清净光”的“清净”,用《无量寿经》的话讲就是“一念净信”。只要有一念清净的信心,你只念一句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。由于一念净信,所以你念这一句的时候是功德极大的。所以,在慈舟法师所做的“种判”中,讲到念佛的最大功德之处,对于“往生三昧”,法师提出了一个“一心三昧”的说法。“一心三昧”的念佛,而不是像一般的净土宗,整天整天的拿着佛珠念多少多少。他说:能够达到一心的时候,哪怕你念一句都能往生!他说的这“一心三昧”是在一般的“三昧”之外,又添了一个。这跟夏老师的精神都是相合的,这一点很值得赞叹。我的《大经解》(《大乘无量寿经讲解》)也是根据这个精神做的注解。

  “一心三昧”不同于常情,都是由于清净,“一念净信”、“一念净心”都用这个“净”字。对于这个“清净”,天亲菩萨在“三经一论”之一的《往生论》中也说,西方极乐世界有三种庄严:一种是佛庄严,一种菩萨庄严,再一种国土庄严。一共有几十项内容。这三种庄严可以汇到一个法句里头,(这很像禅宗的话,“一、二”的“一”;“法”修法的“法”;“句”是句子的“句”。)所谓“一法句”就是“清净句”。“清净”两个字很重要!我们应当心中清净,清就是离开了浊;净就是离开了乱现在这个世界是浊乱的世界,所以我们就是要在这浊乱的环境里面保持内心的清净,这才是极大的修持啊!而修持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了现在大家被搞的心里头很脏乱、很混浊不清、忙乱不安、焦躁……这就不净啊!清净就是干净啊。所谓“清净句”就是“真实智慧无为法身”。所以这个智慧很重要,是真实的智慧。

  “无为”,在道场里头一开始常常讲四句偈,其中“十方同聚会,个个学无为”也提到了这个词。十方来的一切到这聚会,来干什么?都到这学“无为”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也说: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,而有差别。”怎么学“无为”呢?“此是选佛场”,这是一个选佛的考场;什么人考取呢?“心空及第归”,心要空了你就考取了,就可以圆满回去了,得到结果了。所以“清净”的重要就在于此!

  “欢喜光”。夏(莲居)老师曾告诫我:遇事生欢喜。所以我们也要常常保持欢喜心。许多经的最后,也都是讲“皆大欢喜”。“皆大欢喜”是一种情绪,能够听佛讲经后愉悦欢喜、皆大欢喜、个个欢喜、大欢喜……佛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。

  所以我们看经书切仔细,往往对于经的最后一句都草草的带了过去。其实我们不知道“皆大欢喜”正说明了佛讲经之后,听者获得的是一个很殊胜的、真实的果实

  现在众生就是苦啊!都是在烦恼中过日。心里头好容易能清净点,马上就又来事了,让你心扰而放不下。所以我们就要对一切都要看破,要不被环境影响哪成?!

  五浊恶世,必然浊吗!众生必然是恶吗!这个世界就是有好多不近情理的事,如果都讲理了,那就不叫五浊恶世了。所以必然有不可理喻的事、不可理喻的人。既然不可理喻,你还讲什么理,讲不通啊!放下!放下!欢喜解脱,不被琐事捆住。如果事一来的时候,你心一动,那就被捆住了,于是茶不思、饭不想,很忧虑、很苦恼,本来好好的,突然又不行了……所以要解脱。

  成佛之后有“涅槃三德”。一个是“法身德”,人人本有的。本来人人本有,但是大家却缠缚住了。我们都是被束缚的众生,有时我给别人写信,自称为“具缚众生”,就是说我是被捆住的、缠缚住的,被种种烦恼捆住了的人。众生都是被束缚的,在缠缚之中,就要寻求解脱、成就解脱德。谁不想解脱?!谁不想证悟成就“三德”?!但为什么我们有法身而自己却不知道呢?因为缺少智慧吗!所以“涅槃三德”,关键就是智慧,智慧非常重要!

  我们为什么被捆住?因为我们缺乏智慧,因为你这样被捆住后,法身就显不出来了。因此我们要使烦恼得到解脱,完全恢复我们的法身,完全靠的是智慧我们学佛主要是学习智慧、学习般若。只要你学习般若,就可以称你为“菩萨”。

  称你为“菩萨”并不过分,再加上一个形容词,叫“学般若菩萨”。你要发了菩提心,就称你为“初发心菩萨”,这跟观音菩萨还有点不同。观音菩萨彻底,而我们还在初步,但是已经可以称为“菩萨”、“大士”了。只是你在学般若阶段、在初发心的阶段,与观音菩萨比,那就是“同中有别,别中有同”。

  “安隐光”。《宗镜录》(编者按:作者为永明延寿大师)里头说:“安隐快乐者,则寂静妙常。”又安隐、又快乐,这样的人“则寂静妙常”。“寂”是常寂光的“寂”;“静”是入静的“静”;“妙”微妙的“妙”;“常”是真常的“常”。“安隐”很重要,“安隐快乐者,则寂静妙常”。

  “超日月光”。刚才讲了《超日月三昧经》,佛的光是超日月光。其中有两个特殊的地方:

  一是日月光不能照过“铁围山”。宇宙外头有“铁围山”包起来,当然不见得是个山,只是打个比喻,就好像中微子非常密集,空间的中微子多极了,不可数,它们会集在一起,形成“铁围山”,日光透不过。而佛光是没有所能障碍的,都可以透过。

  二是日月光可以照一切东西,但不能照人心,不能给人以启发。而“超日月光”,这个三昧就比日月光要光明多了。日月光已经很了不得了,你看我们的光明全靠日月的光明,万物要生长,完全要靠太阳,没有太阳,什么东西都不能活了,我们也就没有东西可吃了。但是它不能照人心,所以因晒太阳开悟的人没有。

  最要紧的是“不思议光”,这个光是可不思议的!所以《华严经》称为“不可思议”,《阿弥陀经》也称为“不可思议”,不是你的言语、你的头脑所能达到的、所能理解的,是“超情离见”的,超过大家的所谓情理、情感的范围,离开这一切见。因为众生所有的知见都称为“成见”,就是谬见、颠倒见。要离开你的头脑中所有的见。正如《四十二章经》所说,“甚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”。

  我们要慎重,千万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思维意识,这一句话就叮嘱我们了:“汝意不可信”!你的意识不可以相信哪!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太主观了!主观主义是非常麻烦的事,至少你先客观一点,能够听听旁人的意见,不要只是相信自己主见,而自以为是

  再进一步说,所有一切头脑子中的产物、见解,全都还是生死中的东西、“六道”中的东西,不是解脱的东西,所以要超过这些思维妄想。佛之所以出兴于世,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。我们现在都是众生的知见,我们学佛的过程,也就是改造的过程,要把我们众生的知见去掉,而换成佛的知见。

  把现在当家做主的种种错误知见统统排除,而换成佛的知见。也就是恢复了我们自己本心中本有的知见。但是众生要做到这一点,谈何容易呀!所以净土法门之微妙就在于此,你可以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再去断妄见,这样就保险了,不至于因此而再转回了,可以不退转,直到成佛,恢复自己本来的一切。所以这“十二光”都是不可思议的!

  念佛一法就是不可思议法门。念佛的殊胜不可思议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。你在念佛的时候,就把佛的功德全摄成自己的功德。所以这一句佛号念的很诚恳的时候,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“劫”是多么长的时间啊,而这样的劫有八十亿个。阿弥陀佛大慈大悲,所以开了这样一个净土法门。往生之后,你还是凡夫,因为你的种种情见一直还是没有消掉的。念一句虽然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虽然已经是消了很多业了,但还是有太多的业没有消掉呢。

  无量劫以来,我们所造的业,虚空都装不下呀!罪业如果真有一个实质的东西在这,整个太空都装不下的!因为造业时间太长了,所做的业太多了!若消了业才能往生,那就没有往生的日子了!

  现在,我被有些事情纠缠不清,有人让我写篇文章辩驳“消业往生”的说法。我说我不参加这个争论,各随各的缘吧!他有他的缘,喜欢听那些错话,那按他的办,我们不按那种说法做就是了。

  大家现在有缘,愿意听我讲,那么我这里讲的就是“带业往生”。因为阿弥陀佛都替我们准备妥了,就像托运行李一样,不需要我们自己背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