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学佛必修课-净修捷要报恩谈-(28)
发布时间:
2019-08-26 10:18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黄念祖
访问量:
黄念祖老教授主讲
【第二十七拜】拜文殊师利菩萨
一心观礼,法王长子,七佛之师,胜妙吉祥,无垢大圣,愿共众生同生极乐,系心一佛,专称名号,即于念中,得见弥陀,一行三昧,大智宏深,文殊师利菩萨。
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
“一心观礼,法王长子,七佛之师”。过去习惯,国王继位是立长子的。“法王长子”就是要继法王位的人,而且是七佛之师啊。文殊虽然现的是菩萨相,其实文殊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,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,七个佛都以文殊为师啊!都是文殊的弟子。
“胜妙吉祥,无垢大圣。”文殊菩萨的名号为“胜妙吉祥,无垢大圣”,这名字代表他的“德”。有的只翻译成“妙吉祥”。“胜妙”是更殊胜的妙啊!这个名字就更全了。这样大的智慧,是最吉祥、最殊胜的妙啊!所以称“胜妙吉祥,开明本心”。你这“本心”是什么?本心是“无垢大圣”,从来没有染污,所以称“无垢”。从来是不增不减的,所以称“无垢大圣”。
“愿共众生同生极乐。”作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老师,文殊代表什么?代表“根本智”。所以禅宗开悟,就是先得到这个“根本智”。文殊就表示这个“根本智”;普贤就代表“差别智”。
你得了“根本智”,你还要度众生,还要种种行动、种种救度,因为众生有种种根器,你有种种的药。对种种的病,施种种的药,这都需要有智慧吗,否则投错了,不但不治病,反而庸医杀人。
弘法、说法很难!关系到人的慧命,不是一个死的方法,而是讲求方便。你着凉了、中寒了,你吃一点热药,喝一点姜汤就好了;你已经上火,还去吃补药,那就坏了!人参是补药,但要看谁吃才成。所以这就叫“差别智”。
文殊就代表“根本智”,由“根本智”才能再产生“差别智”,有这样的大智慧是“愿共众生同生极乐”。
“系心一佛,专称名号,即于念中,得见弥陀,一行三昧,大智宏深。”刚才我念了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偈,是七个字一句,共为四句。这一段,夏老师把七个字一句变成五个字一句了:“愿我命终时,尽除诸障碍;面见阿弥陀,往生极乐刹。”
四句话在内容上完全一样,但字词有点变化,七言变成五言。
在《文殊般若经》里讲到“一行三昧”,文殊特别讲了这个“三昧”。这“一行三昧”就是“系心一佛,专持名号”。你把心就集中在一个佛的身上,专称这一个佛的名号,“即于念中,得见弥陀”。原来是“得见彼佛”,但我们这里都称念“弥陀”,所以当然“得见弥陀”了。文殊菩萨的这个“一行三昧”完全与咱们称名念佛往生是同样的主张,而且是系心在一个佛上,就是系在阿弥陀佛上,连“本师释迦牟尼佛”都不用念了。你念佛干什么?你不用观想,不用其它方法,只要称名号,这样就够了!你在这念念之中就自然而然见到彼佛了。
“大智宏深。”这个“一行三昧”是了不起的“三昧”、是殊胜的智慧,否则,没有殊胜的智慧你不能相信。这么殊胜的果实,就这么简单?!就念一个名号便能够成功?!……所以有种种的怀疑,这都是“情见”哪,都在“情见”之中。世间上常识中没有这种事情。所以我们念佛法门是打破常规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