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053集)
发布时间:
2019-08-27 10:17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净空法师
访问量:
十善业道经(053)
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
时间:佛历三〇二七年七月十五日、西历2000年8月14日
诸位同学:大家好!
昨天晚上我们听了犹太教的简报,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,我们比较少接触,在中国大陆没有,中国大陆只有五个宗教,接触的机会就更少。
我们听了之后,知道他们最主要的经典是《旧约》,他们的历史有四千多年;而天主教是《新旧约》都采纳,基督教则偏重在《新约》。
他们所崇奉的是一个神,这里面的差别:基督教偏重在耶稣,天主教偏重在圣母。昨天我们也听他们的报告,他们肯定上帝就是真理,宇宙之间的大能。这个概念很好、很正确,确实能被现代人所接受。
佛弟子广学多闻,尤其是出家,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,对于众生的机宜不能够不知道,你弘法利生才真正能做到契机契理。
好在这一次我们邀请每个宗教来传道,这是个长期性的,不是短期的。每一次我们都留着有录像带,英语的部分,希望我们这边能够用中文做成字幕,我们要很用心的来学习。在不同宗教里面找到一个共同点,这个共同点就是大家所公认的真理。
佛陀的本意是智慧、是觉悟;他们说“真理”、说“大能”,跟佛家讲的“大智大觉”是同一个意义、同一个道理。
可是宗教教育,宗教如何真正利益世人?必须将这个真理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。真理所表现在外面的就是“仁慈博爱”。
我们今天将佛法的中心理念拈出来,五句十个字——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”。这不仅是佛法的精义,也可以说是世间所有宗教的精华之所在。
“上帝爱世人”,“神爱世人”,“佛菩萨大慈大悲”。
佛、菩萨、神、上帝是什么?在哪里?就是当人“自性本具”的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”。它的大用就是“慈悲”,就是“博爱”;不分国土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仁民爱物。
不但要爱人,一般宗教里面只是说“爱人”,佛经讲的范围就更大了,《华严》说的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,这就是说明连植物、矿物,我们对它都充满了爱心善意,何况对有情众生?!
如果我们自己果然对于“情与无情”充满了真诚、清净、平等的善意与爱心,这个人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“佛陀”、称之为“菩萨”。如果还夹杂着不善、夹杂着恶意,什么叫“恶意”?“不善”就是“恶”。佛跟我们说的标准——“十善业道”;犹太教的标准——摩西“十诫”。“十诫”的内容跟“十善”是相同的。
所以“十善业道”是所有宗教典籍里面都是明文教诫,信徒们一定要知道遵守。离开这个基本教学,我们就不善了,就造作恶业,变现出三途苦报。
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,学佛从哪里学?从根本修。根本是什么?念头;念头要善,念头要清净,念头要平等。
我在大众当中,觉得我自己身份特殊,觉得我地位跟别人不一样,这是不善,这不是善。
我们看看世出世间的圣哲,中国人是讲世间法,重视世间法,孔老夫子是个代表。夫子一生的行谊,处世待人的态度是自卑而尊人,圣人给我们做出的模样;我觉得比别人高一等,你是凡夫。
这“比人高一等”的念头、行为,在佛法里面讲,深重的业障习气。谁知道?佛晓得。
做佛的弟子,就要把佛法里面所讲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做出来给大家看,这是教化众生。你自己真正做到了,这是你的自受用,给别人看是化他。要认真去做,努力的去做。
各个宗教的信徒也跟佛法一样,要通达、深明经典的“义趣”(“义”是道理、义理;“趣是”方向、目标)。
明了之后,要把这些大道理落实,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;念念为社会造福,给众生做好样子,远离名闻利养,舍弃五欲六尘。一般宗教里头说,这个人才得救。谁救你?自己救自己;大乘佛法里面,自己度自己。诸佛菩萨、一切神圣给你做自救、自度的增上缘。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。
人生苦短!昨天中国有个同修打电话告诉我,他说他到美国去了一趟。去了一两个月回来了,朋友当中,很好的朋友,三个过世了,年龄都不到五十岁,深深感触人是这么样的脆弱。“人命无常,国土危脆”,要想长久,这是妄想,那是痴人说梦!
六道里面决定没有长久的,佛告诉我们的真相——“剎那变化”,告诉你世间是无常的。有智慧的人他聪明,掌握现在。现在这一剎那,他掌握住了他就成功;忽略现在,那就一定堕落。
佛家讲“常乐我净”,“常乐我净”从“自性”里面才见到。确实“自性”是无形无相的,横遍十方三际;这里头有“真常”、有“真我”,具足“常乐我净”这四种“净德”。现相里头决定没有,相是虚妄的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。
我们能把这一点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相可以受用绝无执着,不但没有执着,不可分别;远离分别执着,你就见到“诸法实相”。
见到“诸法实相”的人,在佛法里面称他为“佛陀”,称他“如来”。
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从哪里学、从哪里下手、怎么样成就。
日常生活里面,充满了真诚、清净、平等;处事待人接物,充满了大慈大悲。这个人乐!真正离苦得乐了。
“苦”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着;他离开了,他没有了。他乐的是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”的总体。这个理念、这个受用,无时不圆满、无处不圆满,得大圆满、得大自在。这是真的,除这个之外都是虚妄的。
所以学佛学什么?我们这样圆满周遍的爱心;佛家讲“慈悲”,“大慈大悲”。显现在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皆是大圆满,点点滴滴你的受用都是大自在。佛法里面能得这个受用,所有宗教教学,如果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,都能达到同样的境界。
所以佛在经上说:“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”这个“法门”不局限于佛教的法门,旁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。这正是大乘所说的“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”,圆悟、圆修、圆证。这个在一切法里面,确实大乘讲得透彻、讲得明显,我们要在这里下功夫。
下功夫不仅仅是在研教,要落实,“解、行要相应”。“解”帮助你“行”,“行”帮助你“解”,“解”与“行”相辅相成,这把我们提升到“无上道”。
“有解无行”,该怎么堕落还怎么堕落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无济于事,不能解决问题。清凉大师在《华严经疏钞》里头讲得好:“有解无行,增长邪见;有行无解,增长无明。”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“解、行要相应”,这是“正法”,这是“正教”;偏在一边,邪了。
什么叫“邪教”?偏在一边。走路不是走正当中,走在两边,走边上、旁边去了,偏邪。邪、正我们要有能力辨别,我们自己走的是个什么道路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