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普贤行愿品疏节录(第11集)
发布时间:
2019-08-29 19:46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净空法师
访问量:
《普贤行愿品疏》节录(11)
净空法师 1993年 讲于 台湾
请翻开经本第二十七面,第一行:
经【复次善男子。言请转法轮者。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中。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广大佛剎。一一剎中。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。一切菩萨海会围绕。】
我们先看这一段。
这是普贤菩萨第六大愿——“请转法轮”。我们从“十大愿”细细地去观察,前面的五愿都是属于“自利行”,都是偏重在自利;而第六、第七完全是“利他”的修行。“利他行”里面最重要的就是“请转法轮,请佛住世”,这两样最重要,在“广修供养”当中,这个两愿也就是“法供养”。对于诸佛如来、对于一切众生,菩萨所修的“法供养”。
“请转法轮”就是“请佛说法”。
我们先要了解“法轮”两个字的含义。“轮”这个相是非常巧妙,只有这个形相能够代表佛所说的一切法,因此佛法就用它来作标志。
我们在佛门里面,最常见到的大概是三种标志:一种是“莲花”,一种是“法轮”,一种是“卍”字。“卍”字是佛三十二相之一,佛的胸口当中有这么一个相,三十二相之一,代表吉祥自在,“卍”字代表吉祥自在。“法轮”用得非常广泛,无论在印度、在中国,乃至于在西藏,藏密里面用“法轮”表法的地方非常之多。
“轮”是圆相,圆我们知道,外面是圆周,当中一定有个圆心,圆周那个相是动的,不动就不起作用了。
今天这个世界,无论在科技、无论在任何一方面有突飞猛进的进步,这个进步谁带来的?就是“轮”带来的;如果没有这个轮,那我们都回复到原始的时代去了,所以这个“轮”它真的是个圆满的相。
圆心,心找不到。诸位学过几何都知道,几何里面的圆,圆心,有没有圆心?决定是有,什么样子?没有形状,所以圆心是空的、是抽象的,但是它有,不能说它没有,你决定找不到。这正象征佛跟我们讲宇宙万法,“体”是空的,“相”是有的。“相”就像圆周一样,它在那里动,心不动,心叫“常住真心”,真的是不动,动就不是真的了,所有一切境界相都是动的。唯识学家,我们《华严经》也是“唯识”六经之一,“唯识”它有六部经有十一部论,这是他们主修的经论。六经十一论,六经里头就有《华严经》。
轮,从它的结构,从它的用途,确确实实能够表示佛所说的一切万法的真相,因此佛门里面将“说法”比喻作“转法轮”,这个诸位要知道。为什么不用别的来代表?就是“轮相”显示“性相不二”、“理事一如”。圆周是“相”,心代表“性”,“性相”是一不是二,正如同圆跟圆心的关系。没有心,哪来的圆?一定有心的,而且圆一定依心而成,就好像一切万法依心成体,就像这个意思。佛为我们说一切万法就等于是解释这个“轮”的圆满之相,你明白这个相就能够体会到一切万法的真相,所以用它来代表。
“莲花”代表清净的意思,莲出淤泥而不染,取这个意思。“轮”代表“空有不二”、“性相一如”,表这个意思,所以叫“转法轮”。“轮”也有摧辗的意思,从这个比喻说众生心里面妄想烦恼心不平,像路一样高高低低的,这是压路机,压过去之后就把它压平了。佛说法,我们听了佛说法了,心开意解,烦恼妄想就消除了,恢复到平静了。这是从它的功用上来说、作用上来说,意思都非常好。所以将“说法”比喻作“转法轮”。
“法轮”意思明白了,“转”很重要,“转”有永远不息的意思。佛法要流通,现世要流通十方,换一句话说,要辗转宣传,未来是要流传到后世,所以“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”,这是佛法流通的意思,佛法非常重视辗转流通。
我们得到佛法的好处,无论你所得的是多还是少、是深还是浅,一定要将自己所得到的告诉别人,这个也叫“转法轮”。如果到你这个地方为止你就不转,转不动了,这个对不起诸佛菩萨,更对不起普贤菩萨。
普贤菩萨劝我们“转法轮”,不可以说佛法到我们这儿就中止了,你说“我没有时间,我也很贫穷,没有力量,那我怎么做?”你遇到人劝人家念一句阿弥陀佛,这总可以!这个也不要花钱,也不要花时间,这都叫做“转法轮”。
特别在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诸位这几天看电视、看报纸都应该晓得,世界各地方灾难频繁。看这个趋势,这个灾难,还有大灾难在后面,现在这个灾难是很小的,好像是预警一样,重大的灾难还在后面。我们并不是听信什么预言这一类的推测,不是这个,我们从人心上来观察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,“依报随着正报转”。“正报”是人心,人心地善良淳厚,自然环境一定好,风调雨顺;人心要反常,外面环境也就天翻地覆了,环境是随人心转的。我们常常到各地方去走动,看到每个地方的人心,你看他们想什么。他们对于一切法是怎么个看法、怎么个想法,听他怎么说法、他怎么做法,你就晓得这个世界吉凶祸福,确确实实我们会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印光大师在民国二、三十年那个时候就提出了严重的警告,唤醒大家的觉悟,这世间必有大灾难。所以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了,这个速度之快我们现在看到了,确实是加速度起大变化,真的是危机重重。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方法,六个字,可以息灾,可以救难。六个字就是教我们“吃素、戒杀、念佛”,这个口号简单明了,我们很容易记也很容易做。
自己认真努力去做,“共业”当中还有“别业”,或者我们在大灾难里面还可以幸免。如果一家人都能这样做,那当然就更好了。我们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这样做法,这个社会纵然有灾难也会减低到最低的这个程度,大灾难化成小灾难,小灾难就免了。这一定要靠我们每个人认真努力辗转劝化,这就是“转法轮”的意思。
我们自己这样做,我们要劝勉别人,赞叹善心善行,前面讲“称赞如来,随喜功德”,这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知道应该怎么个做法。所以“转”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要做的,要尽心尽力去做都是圆满功德。
下面这是所请的,请哪些人?请的是佛,请的是菩萨。佛菩萨之外,在经文上我们没有看到。如果字句里面把这个范围延伸一点,“成正觉”,“正觉”就是阿罗汉以上,这才叫“正觉”;菩萨是“正等正觉”;佛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我们要请这些人为大家讲经说法。这当然是一桩好事情,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?这些大圣大贤出现在世间,这个地区众生有福,善根、福德感应他出现在这个地方。如果这个地方的人善根、福德不成熟,佛菩萨、阿罗汉不会在这个地方出现。所以这些善知识可遇不可求,到哪里去找!这要知道。
可是诸位要细心听我刚才讲的,大众的善根、福德就能够感应圣贤在这个地方出现了,可见得圣贤出不出现,在我们大众有没有善根、福德。所以,我们认真努力修善根、种福德,那佛菩萨、阿罗汉自然就出现了。不在这上下手,天天在那里祈求,求不到的。所以佛法教给我们从内心里面求,不要从外面求;外面求,求不到的,佛菩萨不会来的。
里面没有善根、福德,外面真的把佛菩萨都求来了,那不是佛菩萨,那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来的,那个麻烦大了!所以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佛菩萨、罗汉这些圣贤人没有,我们要请什么人来为我们说法?我们要找有修、有学的,因为到阿罗汉以上,那是“有证”了,那当然更好,“证果”了。虽没有证果,他真的是有修行、有研究,有研究、有修行,这个研究与修行当然最好是有师承的,有师承大致上不会有很大的差错;如果没有师承,自己研究的,那个问题比较上多一点。这些都可以提供我们做参考。
假如实在找不到了,那怎么办?我们在讲席当中也曾经多次地说过,我们找古大德,做古人的“私淑弟子”,这个决定能成功,可以成功的。但是一定要跟一个老师,这个是修学成败的关键。
跟一个老师,自始至终是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、一条路,好走,死心塌地,慢慢去精进;这个勇猛开头是做不到,你慢慢自然会有进步。最忌讳的是我们的修学乱了脚步,这是最大的忌讳。往往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真的非常不幸,把路走错了。你跟两个人学,他就有两个方法、两个想法,你到底跟哪一条路好?跟三个人学,你就在三叉路口;跟四个人学,你就在十字街头,你无所适从。
诸位要晓得现在这个时代,“师道”没有了,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没有了。
在过去,师承这种关系,学生对老师要百分之百地服从,老师对学生要尽心尽力地教导,他有责任的。学生不能成就,那老师的罪过,叫误人子弟,那个罪过非常重!断人家的法身慧命比杀人的罪还要重。
可是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教导,你不接受他没办法教你。老师对学生要观察,“定、慧”没有成就,决定不能离开老师,一步都不能离开。因为你“定、慧”没有,没有“慧”,你不能辨别邪正是非,没有“定”就跟人家跑了,你就会学许许多多乱七八糟的法门,叫乱修乱学。把你的时间、精力都浪费掉了,一生当中不会有成就,一无所成,你说那多可惜!所以要成就,说实在话,这个原则过去不能改变,现在、未来还是不能改变;不用这个方法,要想成就难,太难太难了!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方法不合现代科学!是不合现代科学,它超科学,这个要懂得。 跟古人学,这是我们今天唯一可行的办法。
古人当中最近的,我们如果学净土,希望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跟普贤、文殊做一个同参道友,那么最近的一个善知识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人虽然不在,他的著作在,台湾出的《印光大师全集》,我们能够依《全集》就是依止印光大师。只读他老人家一个人的这些书,遵守他老人家的教诲,这就是师承,这就是跟一个老师。全书太多了,前贤考虑到这个问题,所以在全书当中节录法语编成《精华录》,那分量就少很多了。《精华录》就是印祖日常对大众精要的开导,如果我们没有时间读全书,依《精华录》修行就行。个人修很好,大众在一起熏修也好。
建道场就是建念佛堂,集合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依老人家的教诲,我们吃素、戒杀、念佛,这个三句是最精要也是最重要的开示,这就行。何况他老人家曾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,苏州灵岩山寺一直到今天还遵守老人家的规矩,念佛堂里面不讲经、不传戒、不做法会、不做经忏佛事。每一天六支香,一支香一个半小时,六支香就是九个小时,每一天念佛堂念佛九个小时,一年三百六十天,天天如是。那叫做“道场”,它真有“道”,跟我们这个地方不一样,我们这个地方不叫“道场”,我们这叫“基金会”,不叫“道场”。我们这个地方是修福,哪个道场缺少什么东西,经书、佛像,我们帮助他。我们这是修的人天有漏的福报,这不叫“道场”。
“道场”决定是念佛堂、禅堂,一天有八个小时以上的修行,那叫做“道场”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、要认清楚的。建道场,诸佛护念、龙天拥护,这个很重要!
同修们在一起研究讨论,决定不能出《印光大师全集》的范围,不能出它的范围;出它的范围,你就错了,那就不是他的学生。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超越这个范围阅读其他的东西?等到你在念佛堂得“念佛三昧”,这可以出师了,可以毕业了。“念佛三昧”没有得到,乖乖跟老师,一步也不能离,要懂这个。
“念佛三昧”是“一心不乱”,也就是最低限度要得“事一心不乱”,才能够涉猎其他的经论。为什么?诸位要晓得,“念佛三昧”一得到,往生有把握了。我涉猎其他的经论纵然得不到好处,反正不妨碍我往生,往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系,但是决定能生,这就行了。你要搞乱了、搞杂了,换句话说,将来往生没有把握,那个亏就吃大了,所以说真正办“道”是我们第一桩大事。
我在外面讲经说法是宣传,是劝勉大家,你们要真干才行。
佛氏门中点点滴滴我们都要认识清楚,大家千万不要看错了、不可以想错了,以为会讲经的就是大法师了不起了,不见得。好像我们办个学校,学校有校长、有教务、有训导,底下还有很多教授,这些人成就学生的。学校派几个人到四面八方去招生,会讲经的就是招生的。他去招生,学生招回来之后,念佛堂里面拿着引磬、拿着木鱼的,那些是教授、是主任,他们在那里训练,在那里成就大众,怎么可以轻视?!把招生的人看得伟大的不得了,把校长、主任、教授把他看轻了,这不叫颠倒吗?!佛经上常讲颠倒错乱,你认识不清楚。
所以念佛堂中虽然不讲经,甚至连开示都不讲,那是真正的像炼钢厂的冶炉一样,在那里锻炼。我们出去讲经的是到外头收破铜烂铁,收回来到念佛堂给他去炼钢。最高明的人是主持炼钢炉的,那个人高明,我们收破铜烂铁的算什么!这一定要知道。一定要重视念佛堂,重视念佛堂里面领众的诸位法师,他们是真正了不起的人。如果我们想错、看错了,我们这一生就得不到成就了。盲目去崇拜讲经的法师,把真正陶冶我们、成就我们的人轻慢了,那你怎么会得到成就?!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。
所以建道场建念佛堂,志同道合,大家在一起进修。人数不要多,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,人数愈少愈好。场地小容易维持,各个真有道心、真有成就,那这就是第一殊胜的道场。搞得好大,人很多,香火鼎盛,叫凑热闹,那不是道场,那是庙会,那不是道场。所以要搞清楚,要认清楚,要搞明白。在这里,这一段经文里面特别把这个要紧的意思告诉诸位。
如果遇到有真善知识跟我们修学相应的,我们修净宗他也是修净宗,有修有学,我们确实可以礼请他来为我们开导,来教导我们。
所以底下讲:
经【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。殷勤劝请转妙法轮。】
一个道场,诸位要记住,必有它的“道风”与“学风”。
“道”是什么?修行的方法。学是什么?它所依据的经论,这叫“道场”。
像我们这个“基金会”,我们这不是个道场,为什么?这里什么东西都有。我们在这里讲“净”,也有法师在我们这里讲“禅”,还有法师在我们这里讲“教”。我们这里有很多法师都在这里讲过,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;换句话说,各宗的东西都在这里讲,这个地方叫大杂烩。像什么?像戏院一样,今天请这个班子来演,演完了他走了,再请那个班子来演,那是戏院,那不是道场。
道场不是随便请人来讲经的。如果请这个人来讲经,他跟我们修行的方法、依据的经论不相同,他要特别强调另一个宗派,把我们的信心都破坏了。好不容易培养的一点清净信心,被他几个小时就破坏光了,这还得了吗?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,一般真正是道场里面绝不轻易请人去讲演的,就是结缘也不轻易。那要找什么?找真善知识。
真善知识不一样,我们这里修“净”的,他是个学“禅”的,到我们这里来一定讲“净”,一定赞叹“净”,那是真善知识。他是恒顺众生,成就大众,绝对不破坏大众的信心,这是古人所谓“宁动千江水,不动道人心”,真正善知识他不会这样做法。
如果要打听,大家学什么的?学得很杂、很乱,那就无所谓了,那什么都能讲,因为你们是乱学、杂学的。如果你们是专学的,他就不敢,他对你一定非常尊重。你是个乱学的道场、杂学的道场,那就随他,他爱怎么讲就怎么讲,反正是大杂烩。这是基本、浅显的常识。
所以我们遇到真正善知识一定要“殷勤劝请,转妙法轮”。
末后这是总结,意思都一样的,注解诸位自己去看,就不多说了。劝请,“除谤法障,起慈善根”,确确实实有这个作用,有这个功德在其中。
我们再看底下一段——“请佛住世”。这一愿也非常重要!
“请转法轮”只是请法师来讲经,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,有几个人听一次经、听一部经就开悟、就证果了?难!那怎么办?遇到真善知识,要请他长住在这个地方、长时期地教导我们,这才能成就。
所以我们看看古来的这些大德,住在一个地方几十年就不下山的、不出山门的,他在那个地方自己成就了,也成就了大众。可见得“住持”太重要了,住在这一个地方帮助大众,这非常非常地重要!
像李炳老来到台湾之后,他老人家在台中就住了三十八年,三十八年没有离开台中莲社,他才能成就许许多多念佛往生的人。他如果到处走动了,那这个他成就人的机缘就没有了,一定要住在一个地方。所以接着有“请佛住世”。
“请佛住世。”经文里面跟前面一段里面有很大的不同。前面“请转法轮”的对象是佛菩萨;“请佛住世”的这个里面除了佛菩萨之外,有声闻、有缘觉、有有学、有无学,乃至一切善知识,这很不同了。
你们想想我刚才跟你所说的,“请转法轮”,请人来讲演,请人讲演要挑选,不是真善知识,一讲把我们道心都破掉了,不能请。启请的人要负很大的责任,为什么?众生“信心”能不能清净,“愿心”能不能成就,这个启请的人他负很重大的责任,他要背因果责任。
所以诸位要晓得,都是讲的佛法,没错,依据的经论不相同,修行的方法不相同,统统是佛法。专,就能成就;杂,就不能成就。
我请的法师没错,他讲的也没错,是没错,他修的跟我修的不一样,问题在这个地方。好像我们大家生病了,不是得同一种病,请的许许多多医生,病急乱投医,那病能治得好吗?治不好的。所以请法师来讲经,一定对这个法师有相当的认识,相当了解。
法师来讲经,真正是一位好法师,他一定要观机。现在没有能力观机,一定要打听,听众是哪些人,他们学些什么,他们修的是什么,过去曾经读过什么经、听过什么经,统统问清楚,心里有个底子,我到这个地方来应该要给他们讲什么。这个是我们过去在台中学讲经的时候,李老师都教导给我们,到人家道场先要打听清楚,不能破坏人家道心。他是修净土道场,我们跟他讲净土的;他是修禅的道场,我们就赞叹禅宗。
我有一年在香港讲经,圣一法师请我到他们那个道场讲开示,他的道场在大屿山宝林寺,是个禅宗道场。我去一看我很佩服,他们每天都还坐禅,那个时候他们有四十多个人,都是男众,参禅的。请我去讲开示,我对于净土一字不提,偏赞禅宗。好在我过去还念过《坛经》,念过一些禅宗的语录,口头禅还算有一点,赞叹他。赞叹圣一法师,使他们的修学对于老师信心更加重,这就对了。
如果我到那里去,讲禅还不如净土,那糟了,那不就坏了事情。这是规矩,这个要懂。
我在新加坡,演培法师也请我去跟他们信徒结结缘。演培法师是修弥勒净土的,我到他那里去就不可以讲《弥陀经》,这忌讳,人家跟他已经学了二十多年了。所以到那个地方极赞弥勒净土,赞叹弥勒菩萨,这对他有好处,使他的信徒对于师父更有信心。
印光大师讲过:修行成就与否在于诚敬,对老师的诚敬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我们到人家道场去,去做什么?教他尊敬他的老师、尊敬他的法门、尊敬他的道场、尊敬他的同修,那就完全正确了。绝对不可以把我所学的法门介绍给他,不行!他跟我学的不是一个法门。而法门平等,门门都第一,没有第二的。你看《楞严经》上“二十五圆通章”,哪一个是第二的?没有第二,各个都是第一了,“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”。一门就成就,多门就入不进去,就进不去了,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劝人一门深入。无论他学哪一个法门,无论他跟哪个法师学,我们遇到一定赞叹,一定帮助他建立信心,相信他的老师、相信他的法门,这就对了。
“请佛住世”这个文我们也就不必念了,但是文里面讲:
经【诸佛如来。将欲示现般涅槃者。】
这一句要说一说。诸佛菩萨,甚至于我们再把水准往下降低,阿罗汉,阿罗汉就已经了生死、出三界了,哪里还有“般涅槃”?!这个要知道。
三乘圣人都已经证得不生不灭了,所以他在这个世间,应化到这个世间来,舍身受身他是示现的,他没有生死,来去自在。是不是他想来,不想来了?不是的。如果他还有想,他是凡夫,他就不是圣人了,他没有想。
那他怎么来的、怎么去的?都是众生机感感应所现的。当我们学佛机缘成熟的时候,他自然出现了,他来了。这个里头,也不是他要来,也不是有人请他来,不是的,他自然就来了。所以众生心有所感,佛菩萨他就有应,叫“感应道交”。我们这边的缘尽了,他自然就走了,也不是说他自己要走。所以他的来去是众生的感应,是这么一回事情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。所以才晓得三乘圣人常住世间,众生有感,他就现形,是这么一个道理。
底下讲:
经【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。】
“菩萨”,大乘法里面,像圆教、别教所说的五十一个阶级:“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”,都是菩萨位,五十一个阶级,这是“菩萨”。
“声闻”是小乘,“缘觉”也算小乘。
但是讲“三乘佛法”,“缘觉”是中乘,“菩萨”是大乘,“缘觉”是中乘,“声闻”是小乘。
如果讲“二乘”,“声闻”、“缘觉”合起来都叫“小乘”。
“有学”还没有证果的,像“声闻”,“声闻”必须证到四果才称“阿罗汉”,四果以前都叫“有学”,四果就“无学”了,“无学”就是毕业了。“菩萨”里面证得十地叫“无学”,就是法云地的菩萨叫“无学”,九地以前都叫做“有学”。这个都是讲有修有证,证的果位高低不同,譬如说小乘,初果、二果、三果都是“有学”,虽说有学,他是证果之人;“菩萨”里面,可以说从初信位到九地都叫“有学”,但是人家也都证得果位了,所以这是属于圣人。
底下说:
经【乃至一切诸善知识。】
这是讲凡夫位的,没有证果的,有修、有学没证果就包括在这个里面。
经【我悉劝请莫入涅槃。】
我们要是遇到了,尽可能地请求他长住在这个地方教化众生。
当然长住有长住的条件,在佛法里面讲缘,我们现在讲条件。种种条件具足,他当然没有问题可以长住,条件不具足那就没有法子。但是一切条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条件,是此地有一帮人真正发心跟他学,这是第一个条件,其它的条件都比较容易,这第一个条件难。真肯跟他学,真正听话,依他为老师,这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师承。他真的有这样的学生,这个学生哪怕再少,两个、三个,他都要长住这边。为什么?那个人真能成就。
假如我们是三心二意,很喜欢他长住,看到那个也很不错,也想跟他学学,这个人家善知识他就不来了,请他讲讲经可以,长住这个地方他不可能的。为什么?他没有把握成就你。他要住在这个地方,他决定有把握帮助你、成就你,但是你的条件是一定要听话,要接受他的教导。这个道理在此地。
像我当初到台中跟李老师,李老师三个条件,这三个条件我们接受,那的确可以请他住在这个地方帮助我们。
他第一个条件: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,除我之外,任何法师、居士大德讲经说法统统不准听。这是什么?把你耳朵堵死了,只有一条线可以通,其他的都不通。
第二个戒条就是:从今天起你看书,不管看什么书,佛书、世间书,不得他的同意一律不准看。这把眼睛封掉了。
第三个就更厉害了,你从前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,全部作废,从今天起跟我从头学起。所以我们只听他的,连辩论的机会都没有了,“我从前那个老师”,“那个我不承认”。没话好说,没得话好讲,只有乖乖地接受就是了。
这三个条件,好在还是有期限的,五年,五年当中百分之百地遵守。可是我们接受他这种方法,半年就收到效果,就感到真地好。妄想少了,烦恼少了,头脑清楚了,半年就有效,这个对老师的教学才佩服。他老人家要求我五年,我又自动延长五年,我遵守他的教训十年。我这一代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,难!太不容易了。
他真的能帮助我们,真的能够指导我们,能够成就我们。所以必须有这样的学生、这样的条件,那老师就没有理由不住在这个地方,这是可以“请佛住世”。这就是所谓“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”,一个人都不舍弃。哪一个人?就是完全接受老师指导的这个人,这个是老师不会舍弃的,这是真正成就的,就是善根成熟。不是这样的人,那是跟他结法缘,结法缘那时间就可长可短,一切看缘分。所以道理在这个地方,我们一定要明了。
自古以来这些有修、有学、有证的大德们,无论是出家、是在家,在家证果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少。那都是真正的善知识,一生遇不到一个传人,这种情形很多。所以我们做学生的人想老师不容易找到,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找到,所谓是可遇不可求。
遇到一个好老师,那个好的老师想找一个好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难。而后你才晓得那个师生之情超过父子,这是真的,一点不假。父子的感情不可能有师生感情那么深、那么样厚,这是真正不容易。
没有这个缘分,或者缘分没成熟,这个缘有时节因缘,它这个时候没成熟,再过若干年后成熟了,这种情形也有的。像禅宗达摩祖师当年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干什么?等慧可,就等那么一个人,而且一定在那个地方,不在那个地方碰不到头。他在那个地方很有耐心地等九年,把这个学生等到了,这个就是缘不在现前,在后面。他知道禅跟中国人非常有缘,什么时候成熟?要到惠能那个时候才成熟。所以从达摩到五祖,五代单传,传一个学生,到六祖的确这才发扬光大,“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”。这是讲时节因缘,也要认识清楚。
所以有一些人常常在我面前跟我说,“为什么不住一个地方,法师你到处跑?”缘不同。没有长住的缘,那我们做另外一个工作,在全世界只要有这种机会的地方,我们去宣扬,我们做推荐、做介绍、做宣传的工作。做宣传当然天天要出去跑了,真正成就人的那要住在一方。诸位把这些理、把这些事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然后回去想想自己的缘分,自己跟大家的缘分,我们应该走哪一条路。都是续佛慧命,都是弘法利生、自利利他。
前面说到现在整个世界,人心理上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烦恼确实加速度地在增长,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“因”,“因”与“缘”,后面果报就可想而知。
在这个时代,我们想救自己,我们想帮助大家,说实实在在的话。除了吃素、戒杀、念佛之外,没有第二个法子。这不是说其它的法子没有,其它的法子现在很难见近效,说马上用马上就收效的,看不到,要相当长远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。这个念佛的方法收的效果快,我们必须真正认识自己、认识环境,死心塌地执持名号,短时间就有效果。
我这次回来在南部讲经,高雄那边同修就告诉我,南部有两个往生的,一个站着走的,一个坐着走的,预知时至。他们念佛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七个月,时间不长,有这样殊胜的效果,可见得这个方法管用,马上就见效。
更明显的是新加坡,新加坡的死囚犯,了不起。新加坡的法律,吸毒的、贩毒的,抓到之后,唯一死刑,抓到就是死刑,没有第二个判例(刑罚)的。这些贩毒的、吸毒的抓到之后关到这个监牢狱,那是死刑犯,等候处决。大概在监牢狱里有几个月的时间,有三、四个月的时间,再处决,他们是用吊刑,吊死的。新加坡我们净宗学会的会长李木源居士,他就到死囚犯里劝这些死囚念佛求往生,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,这些死囚犯听了相信了,死心塌地地念佛。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预知时至,念得认真,在行刑的前三天,日夜不断,所以他们确确实实各个往生。
行刑的时候瑞相好,这个监狱里面典狱长见到都赞叹。一般死囚犯受刑的时候七孔流血,上吊刑台的时候手脚都软的,要几个人把他抬上去。这些人不要,自己走上去,他知道他要到极乐世界去,一点不在乎。吊死之后,面孔很好看,火化的时候有舍利,舍利之好,我在台湾还没见过。火化完了之后捡舍利,李木源把舍利拿回来给我看,好几颗像黄豆那么大,紫红色的。我们这个地是磨石子地,丢到地上声音很清脆,也只念佛三、四个月,真的往生了。所以新加坡死囚犯的监牢狱,我叫它“新加坡精进念佛堂”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李木源的功德真大,新加坡有那么多人成佛。这不能小看了,最先造罪业,最后一百八十度地悔改,一心向善,死心塌地念佛,这样的成就。
新加坡这些年来念佛的人多了,主要是这些往生的人他们见到了。还有几位往生是预知时至念佛往生的,坐着走的;站着走的那边还没听说过,坐着走的。预知时至,临终没有生病的,有这么多人,这个样子摆在那里,大家相信了。
所以现在新加坡、马来西亚,净宗非常兴旺,我到那边去讲经,听众差不多两千多人,增加好多倍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讲经的时候,听众大概五百人的样子,第二次去的时候大概就有八百多人,一次一次增加,现在差不多已经超过两千人了。
马来西亚我今年是第一次去,过去请了很多次都排不出时间,这第一次去,没有想到那边听众也有一千多人。那是回教国家,大概讲净土宗还是第一次,有这么多人来,这是出乎当地同修想象之外,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成绩。
所以,救燃眉之急,印光法师这个教训真的非常有效。我们一定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专心念佛。有把握往生了,刚才说了,再涉猎其他宗派的典籍不在乎了。真的灾难来了,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去,随时可以走,生死自在,这就没事了。
所以“请佛住世”这个里面最大的功德是:
经【为欲利乐一切众生。】
实在一个善知识住在这一个地方,这个地方能够建立真正佛法的道场,必然诸佛护念、龙天保佑,保佑这个道场。当然这一个地方也就沾光了,这个地方的劫难也能够化解。所以建一个道场的功德的确是无量无边,确实是利益许许多多的众生。
后面:
经【如是虚空界尽。众生界尽。众生业尽。众生烦恼尽。我此劝请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。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。无有疲厌。】
这跟前面一样,这个大愿永恒的,不疲不厌。
为什么会不疲不厌?真正得到法喜,真实得到受用了,所以就没有疲厌了,我们世间法里头常讲“人逢喜事精神爽”,就这个道理。法喜充满,这个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营养,这是最好的营养,你一定是青春永驻,长生不老,临走的时候自在往生。真可以做到,确确实实,确实可以做到,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,就问你肯不肯去做。
好,我们念佛回向。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