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普贤行愿品疏节录(第13集)
发布时间:
2019-08-29 19:47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净空法师
访问量:
《普贤行愿品疏》节录(13)
净空法师 1993年 讲于 台湾
请翻开经本第三十一面,最后一行看起:
经【复次善男子。言恒顺众生者。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剎海所有众生。种种差别。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。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。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。】
我们从这一段看起。
这是普贤菩萨第九愿——“恒顺众生”,这一愿就是“三种回向”里面“回向众生”的意思。经文里面最要紧的就是“恒顺”,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。我
们中国人讲“孝顺父母”,“孝”就是要顺,“不顺”就不叫孝了。“顺”里面要有高度的智慧、要有高度的善巧方便。在“恒顺”之中,有一个最高的目标,就是诱导亲人以及大众断恶修善、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那才叫“恒顺”;不是说看到众生做恶事,我们就跟他去做恶事,那就错了。所以,他有高度的智慧、有善巧方便,这样才能做到“随顺”。可见得这是一门真的是大学问,而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。
下面这就是教给我们“恒顺”哪些众生。普贤菩萨的智慧德能,可以说跟诸佛如来已经等齐了,没有两样了。这样的智慧、能力、善巧,所以他“恒顺众生”的境界就不可思议了,非常广大!
“尽法界虚空界。”这是将整个时空包括尽了。
“十方剎海。”“剎海”是世界,世界无量无边,用大海来形容,称为“剎海”。
“剎海”里面,“所有众生,种种差别。”这是我们平常在经论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菩萨没有一样不随顺、没有一处不随顺。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所谓是大慈大悲,才真正懂得一点大慈大悲的意思。
下面具体给我们指出这是经上常讲的“四生”,四种生态
一切众生从生态上来说不外乎这四大类——胎、卵、湿、化,这个四大类就包括尽了。
后面接着说的就是我们居住环境的差别,所谓是“依止差别”。有些众生依大地而活动的,我们今天讲的动物,都是在大地地面的;有些水族依于海洋而活动;火、风里面也有,这讲四大类,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。
“而生住。”“生”就是生活,我们今天讲的活动;“住”是讲居住的处所。
此地讲的“四大”不是普通的解释,这个就是讲的环境,大环境。
“地”就是大地。
“水”就是海洋。
“火”,像我们现在所晓得的,几乎所有的恒星,放光的星,都是火球,像我们的太阳是火球。太阳里面有没有众生?有,有一类众生必须在那样高温之下才可能生存,他要到我们地球上那就不能生存,早就冻死了。这是众生的种类不一样。所以,不可以用我们的常识来判断,好像几千度的温度之下那什么也不能生存了,什么都生存,还有些东西我们还没有发现,他可以生存。
“风”是动的,换句话说,它不是静止的,它在太空当中是活动的,动特别大,属于这一类的。
“或有依空。”依虚空的,像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“四禅天”、“四空天”,“四空天”确实是“依空”。
“及诸卉木。”“卉木”就是我们常说的树神、花神。是神识依附在花草,这是被人称之为“草木之神”,是这一类的。这些讲的是“依止的差别”。
下面说的是“种类差别”。
经【种种生类。种种色身。】
种类不同,身体形状不一样。
底下讲:
经【种种形状。种种相貌。种种寿量。】
色身、形状、相貌不相同,寿量也不一样,天、人、鬼、畜寿命的修短,相差非常大。
经【种种族类。种种名号。种种心性。种种知见。】
这些都好懂,不必一样一样去解释。
经【种种欲乐。】
“欲”是欲望。生态不相同,欲望所受的乐也完全不同。人与畜生就有很大的差别,陆地上的这些野兽跟水族也完全不同。
此地所讲的是十法界的众生,所以每一条里面差别都非常的繁杂,都很大。
经【种种意行。】
“意”是讲他的思想,他的想法、他的看法、他的行为。
经【种种威仪。】
都不一样。
再往下看是他的生活、是他的受用,这是举个例子,譬如我们在人间。
经【种种衣服。种种饮食。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。】
“村”是村庄。“聚落”我们讲的乡镇。“城邑”这是讲的都市。“宫殿”是居住的环境。这也各个不相同,这讲“受用”的差别。
经【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。】
前面是讲的人间,对我们来说是最亲切的,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。除此之外,在六道里面有诸天、有鬼神,这“天龙八部人非人等”全都包括了,六道里面都包括了。
经【无足二足。四足多足。有色无色。有想无想。非有想非无想。】
这是我们在课诵本里面常念的“四生九有”。“四生”是前面“胎、卵、湿、化”。这个地方所讲的就是所谓“九有”,它的意思涵盖所有一切的众生,六道统统都包括了。
说到这个地方,就是菩萨随顺众生的对象,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样不随顺的。
我们看底下文。
经【如是等类。我皆于彼随顺而转。种种承事。种种供养。如敬父母。如奉师长及阿罗汉。乃至如来。等无有异。】
这是讲“随顺”的心态,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。我们对于父母亲人尚且不能做到,何况对一切众生。
可是诸位自己在此地一定要明了,佛在大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,菩萨如果不修“普贤行”,就不能圆成佛道。成佛不简单。成佛要孝顺一切众生,不只是父母。你做不到,做不到,成佛没指望了。所以成佛能令九法界一切众生尊敬,那不是个容易事情。
中国古代,孝子是被社会尊重、赞叹的,孝行可嘉了。我们读这段经文才恍然大悟,佛才是最孝,孝道真正讲到究竟圆满。所以,佛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称赞、所尊重的,为什么?他的孝行是究竟圆满的。
所以佛教给我们:学佛从哪个地方做起、从哪里学起、从哪里下手?《观经》“三福”里头第一句告诉我们“孝养父母”,从这个地方学起,这叫“学佛”。然后能把“孝养父母”这个孝行扩大孝顺一切众生,你就成佛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
我过去在讲席当中也跟大家报告过:佛法没别的,就是一个“孝”字。谁能究竟圆满地尽孝,成佛了。这是佛法的教学。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是佛门的孝经,大乘人修行就是从地藏法门修起。
由地藏扩展到观音的慈悲、再提升到文殊的智慧,最后是普贤菩萨的实践,这个孝行才真正圆满。
所以这一段经文我们要重视,决定不能够轻易看过。做不到,要心向往之,要向这个目标去走,这叫“学佛”。
佛法在国外弘扬确实非常困难,难在什么地方?难在外国没有“孝道”的观念,他们的字典里面、词汇里头没有这个文字,他们的头脑里面、细胞里头没有这个概念,这个问题严重了,这是难。
现在由于大众资讯传播的便捷,交通便利,西方的文化已经把中国同化了。于是我们中国现在年轻这一代人,跟他讲“孝”,他也不懂了,这个事情就严重了。古老的这些典籍、教训,他们来看都非常陌生,听起来像讲神话故事一样。而我们这一代也没有办法做一个榜样给他看,纵然听到了,他从来没见到,于是乎他在这里打了很多问号了。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、大乘佛法精髓延续(我们讲续佛慧命)一个重大的难题。
古人所谓“言教不如身教”,你要做出榜样给人看,人家才会相信。能说不能行,这样教化现代年轻人恐怕很难收到效果。
所以我们四众同学,真正要发愿自利利他、弘法利生、续佛慧命,一定要以身作则。
我们今天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榜样,就没有办法影响我们周边的人。
所以这一段教训非常非常重要!这几句经文对我们来说可以说不太难懂,底下有很深广的意思,我们多少要略说一说。
经【于诸病苦。为作良医。于失道者。示其正路。于闇夜中。为作光明。于贫穷者。令得伏藏。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。】
这个几句话告诉我们,“随顺”当中应当要做的一些纲领、一些原则。
“病苦。”哪些是病?佛门里面称佛陀为“大医王”,这就说明了一切众生都有病。生理的病是枝末,心病是根本,心要没有病就不会做凡夫了。他做了凡夫,心就有病了、就不正常了,才去搞六道轮回。
所以,六道轮回是病中的现象,不是一个正常人的境界,病人的幻境。我们在六道里面搞了这么久了,无始劫以来堕落在轮回里面,这病不是一天了,真叫根深蒂固。唯有佛与大菩萨才是真正的良医,给我们治这个病。
通常了就这世间人来说,人生病不外乎三种原因:
第一种原因,生理上的病痛。古人所谓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”,多半是饮食不卫生。像最近几天天气变化,穿衣服不谨慎受了风寒,吃坏了东西,这是属于生理上的病,这种病医生可以治疗。
第二种病“冤业病”。这种病在现在社会上,在本省、在外国我们常常遇到。他的冤家债主找到他了,这就我们俗话说“有鬼”,有魔鬼缠绕他,他很痛苦,这叫“冤业病”。这种病医药没有法子,它不是属于生理的,医药达不到,必须要懂得跟他调解。魔鬼找到你,总是在过去跟他有过节,与他有恩怨,他是来报怨的,来报复的。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原则,世间没有不能化解的冤仇。
我们佛门里面种种超度的佛事,都是劝导、在调解,这个调解他要接受了,他就走了。大家几乎都知道的“水忏”,“水忏”就是解冤解结的,就是调解的。悟达国师跟他前世的一个冤家对头。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,所有一切佛事来调解的是属于这一类的。你伤风感冒的时候你去做什么法事超度也没有用处,这个要知道的。可是你真的被一些冤鬼天天跟着你、追着你的时候,搞得你身心不安宁的时候,那个找医生是一点用处没有。所以要晓得病的根源在哪里。
第三种是最麻烦的,叫“业障病”。这是自己或是过去生中,或是这一生当中,造作的罪业太多、太重,所感得的“业障病”。
“业障病”既不是冤鬼找你,也不是生理的病,这种病医生也无可奈何,超度也无济于事,这是最麻烦的。这有没有救?有救。用什么方法救?消除业障,这就是佛门常讲的修忏悔法,我们“十大愿王”第四“忏除业障”。业障忏除,你这个病就好了。那要诚心诚意地去忏悔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行!你这个身体可以能够恢复。所以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。
学佛的人都知道修忏悔,忏悔的精义、精华,真正的意思,懂得的人不多,因此我们修学忏悔法门所收的效果不大,这就是对它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没有彻底明了,关系在这里。
要是彻底明了了,诸位要晓得:忏悔法能治医生跟所有一切法师都治不了的病了。它能治。
那么我们要问:如果我们生理有了病了,我们修忏悔法能不能治?能治。妖魔鬼怪缠附我们,冤家债主缠附我们,我们修忏悔法能不能治?也能治。因为一个人恢复到身心清净,冤家债主看到你智慧福德都现前了,他也得退让三分。虽然跟你有冤仇,你的福报正在旺的时候,现在不找你,等到你衰的时候再来找你。所以忏悔法不可思议!
于是佛门里面无论哪一种经论,真正依照经典里面理论方法修行的都叫做“忏法”。
“忏法”就是修行的方法。修净土有修净土的忏法,修般若有《般若经》的忏法,《法华经》有法华的忏法,《华严》有华严的忏法,古来大德都编得很多。
过去灌顶法师跟我们说(灌顶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):如果这个人罪障太重太重了,所有一切忏法都忏不了的罪业,那个罪业极重,所有忏法对他来讲都没有效果,最后还有一个方法,决定有效的——念阿弥陀佛。知道这个事实的人确实不多。方法最简单,效果最殊胜,为什么?念到心清净,心清净身就清净了,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讲,常常提醒大家了。
佛跟我们讲一切万法的原理,佛说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,这是佛法的总纲领,所以你所有这些疾病全是从妄想生的。你现在妄想没有了,完全是正念,心清净了,身也清净了,身体里面这些细胞组织统统都恢复正常了,你还有什么毛病?!这就是说明灌顶法师所讲的,为什么这句佛号能消一切消不了的业障,就是清净心。清净心也叫“念佛三昧”。
我们必须自己明白了,自己认真去做了,我们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别人、劝别人,他才会相信。假如说自己一身的病痛,要劝人家,人家怎么肯相信?!
在过去,谛闲老法师有一次生病,大概病得很重,被印光法师知道了。好像《文钞》里头有,印光法师就写了一封信给谛闲法师:“你是讲经的法师,怎么可以生病?你生病,你讲经谁肯相信?”这有道理。你自己理论也懂得了,方法也懂得了,为什么不修?这一修,病就没有了。所以印祖那封信对于谛老法师是良药,这一真忏悔、一真修行,病就好了。所以这个确确实实是有理论作依据的,这个里头并不是神通,也并不是感应;道理在其中,它有理在,有理当然就有事。这是“于病苦”,我们要懂得怎样帮助他,消除他的心病。
“心病”不外乎“烦恼、妄想、疑惑”,不外乎这三种。“疑惑”也很严重,大乘经上常讲,“疑”是菩萨的重大障碍。
这是三种大病。
第二:“于失道者,示其正路。”“道”是路、是方向、是目标。“失道”就是迷了,方向迷了,目标错认了。世间有一些人把天堂当作究竟,这是目标错认了。天堂不究竟,为什么?六道里面。印度有一些高级的宗教,他们修定能够达到四禅天,能够达到四空天,那相当高明了!把“四禅”、“四空”当作涅槃,这也错了,这个是目标错了。目标错了,路当然就跟着错了。他到他那个目标的路没错,他心目当中求得永生,心目当中求不生不灭,那这个路错了;这个修学决定不是永生,决定不是不生不灭。
一般人生天,“修福”生天,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,“修十善业道”。单凭“修福”生天只能生到四王天、忉利天,再往上面去就不行了。所以单单凭福报,最高只能到忉利天。“忉利天”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,中国古书里面所称的上帝,都是指这一层天。
往上去,单单修这个福是不行的,要“修定”。欲界上面四层天——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这个四层天所修的定功没有成就,佛在经上称之为“未到定”。他有没有定功?有,定功力量不够。好像我们读书,学生去考试,考试不及格,有没有分数?有分数。六十分及格,他考了五十分、考了四十分,他确实有分数。以“未到定”功夫的浅深生欲界的四层天。如果定功成就了、考试及格了,他就不在欲界,他到色界去了,那就是入了初禅,换一句话说,他生四禅天;定力再高的就到四空天了。佛家常讲“四禅八定”,他们生住在色界、无色界天,还是没有出三界;换一句话说,这不是真正的目标,也不是了生死,也不是永生的正道。菩萨要为这些人指示正确的目标、正确的道路。
佛法,大乘佛法的修学,正确的目标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经论里面所说的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这个是学佛人所求的;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讲,就叫“究竟圆满的智慧”,学佛人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,天上人间、过去未来、此处他方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所以佛法求的是智慧,大乘佛法都是趣向究竟圆满智慧的道路,这个路就没错了。目标是一个,路很多,也就是说修学的方法很多,所谓“八万四千法门”,“法”是方法,“门”是门径。无量法门在理论上说,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,任何一个法门都通达“无上菩提”,就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都能达到。
那么佛为什么说这么多方法?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,说一个方法不就好了吗,说这么多把我们都搞乱掉了?这是佛说法的不得已,因为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就像前面所说的,程度不相同、生活环境不相同、欲望不相同、爱好不相同,所以佛恒顺众生,才说出无量的法门。
假如这个法门对于自己条件不符合,我们修学这个法门也叫“失道”。
譬如说我不是学禅的根性,我现在来参禅、来学禅,这一生当中不要说开悟了,连“禅定”都得不到,我走这个路走错了。
不是学教的天分,偏偏去学教,学了一生,教也没通,理也没明,他这个路也走错了。
由此可知,“示其正路”不是一个容易事情,一方面你要真正认识目标、认识路,同时你要观察众生的根性,在许许多多道路里头他应当走哪一条路。帮助他早一天开悟、早一天证得“正等正觉”,这个我们一般讲叫“证果”,“证果”就是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,这叫“证果”。
可见“于失道者,示其正路”是菩萨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责,他应当去做的。
普贤菩萨在此地,为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“示其正路”,这不是普通人,都是破无明、见法身的这样的大菩萨。这些大菩萨他们心心所希望的是什么?早一天成佛了。他们已经证得了“正等正觉”,换一句话说,他今天所希求的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希望能够早一天证得、早一天圆满。
要用什么方法?普贤菩萨教给他,怎么教的?就是“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”。教他修这十个法门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去见阿弥陀佛,你那个“无上正等正觉”就很快得到了。普贤菩萨指示给这些人的。
这一个法门,“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”。往上面说,文殊、普贤都要到极乐世界才能成就“无上菩提”;往下看,造作极重罪业阿鼻地狱的众生也能得度,这叫真正不可思议。所以这是正道当中的正道,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,这个诸位要知道,确确实实是第一法门。我们果然搞清楚了、搞明白了,这才会死心蹋地老实念佛,才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。
“功”是功夫,我们念佛真下功夫;“德”是我们的收获,不可思议。所有一切法门修学所得到的这个果报,没有念佛往生净土这样的殊胜。
“于闇夜中,为作光明。”这是比喻。“闇”是什么?无明。对于一切法迷惑颠倒,真假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都搞不清楚。不但对这些不清楚,甚至于讲的连利害都搞不清楚、都搞颠倒了,真的叫愚痴。就如同在“闇夜”一样,不能辨别方向,那要出去走路,那是险道,容易遇到危险。在闇夜当中,菩萨要给他作明灯,要帮助他、照亮他。
“于贫穷者,令得伏藏。”这一句话说得好。你贫穷,我以“财布施”给你,能养你几天?那不是办法了。所以我们中国古话常说,“君子济急不济贫”,我们能救你急难,帮助你;贫,没有办法帮你。
菩萨今天要帮助你解决你的贫苦,教你“得伏藏”。“伏”是什么?你不知道的。“藏”是宝藏,你有宝藏,你现在不知道。帮助你使你觉悟了,你开发你自己的宝藏,那你这一生就受用不尽。这个宝藏是什么?是智慧、是福德、是技能,这是你的宝藏。这东西你有没有?有,一切众生都有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很好,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”,都有!有怎么样?你现在迷了,迷了就好像你这个宝藏被泥土盖覆在地下了,你自己也不知道,所以落得贫穷,过很苦的日子。菩萨来指点你,你有无尽的宝藏,泥土挖掉就是的。这个比喻一切众生确确实实“有如来智慧德相”,经上告诉我们,“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”;换一句话说,我们的智慧、德能、福报跑哪里去了?原来是被妄想、执着埋掉了,我们看不到了,我们也没有办法觉察到了。只要把无明、妄想去掉,我们本性里面智慧、德能就又现前了,无尽的宝藏,我们生活受用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
《华严经》我们一展开,前面第十一卷,前面这十一卷经里面所说的是什么?展现出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,就是如来果地上生活环境。古人常讲,“不读《华严》不知道佛家的富贵”,毘卢遮那佛的富贵,人间天上没有办法相比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毘卢遮是我们的“自性”、“真如本性”,就是我们自己。
那么《华严经》说的那种富贵就是我们本来有的。本来是这样的富贵,现在变成这么贫穷,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?佛在这个经上详详细细原原委委地给我们说明,给我们说清楚,这就是“于贫穷者,令得伏藏”,让我们开发“自性”,让我们恢复本来的富贵。
当我们还没有恢复之前,现在我们晓得了,晓得恢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无始劫以来的“烦恼障”、“所知障”,哪有一天就去掉的?!认真修学,说实在话最快也得几十年的工夫才能去掉一些、透出一点点,有一点受用了,透出一点。如果不是认真修学,修学不如理、不如法,修一辈子一点都透不出来,换一句话说,这一生都没得受用。因此标本兼治。
“本”是开发自性的宝藏,那是“本”。“标”是什么?现在也得做一点小买卖、小生意,可以糊口,维持生活,我们再挖宝,再开发自性宝藏。这叫“标本兼治”。
治标的理念就是断恶修善,佛给我们讲修三种“布施”得三种果报,这是救眼前的急,这是治标不是治本。
“财布施”得财富。我们今天看到世间人发大财的,不是“自性”的,“自性”的财宝那享受多自在、多快乐!现在有钱的人,钱是很多,富而不乐,他很苦,所以他那不是“自性”的。“自性”的那很快乐,享受的非常快乐,他不苦。所以这个财富,是他过去生中“财布施”所得到的果报。
“法布施”得聪明智慧,“无畏布施”得健康长寿。
这三个果报谁不要?我在美国跟美国人谈起来,他们都跳起来,“这个我们都要!”他要财富、要聪明智慧、要健康长寿,他都要。你都要,我确实会教给你方法可以得到。修三种“布施”得三种果报,这是救眼前之急,救急;换一句话说,“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”那是才叫救根本的贫穷。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们看看“净土三经”里面所说的,那个果报马上就得到了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这个身体是金刚不坏身,不但永远不生病,永远不衰老。你去看看西方极乐世界,哪有一个人有白头发的?哪有一个人长胡须的?没有,永远年轻,相貌的美满一丝毫缺陷都没有;生活环境不必说了,住的房子建筑材料是七宝。我们今天一点点金刚钻在手上,好像去一看,炫耀得不得了,人家干什么?做水泥用的,做建筑材料用的。黄金大家看得很珍贵,黄金是铺马路的,当柏油用。你就想到那个富贵,那个是“自性”性德的流露。我们修其他的法门,要得这个果报自然现前,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至少要修满两个阿僧祇劫,证到“七地菩萨”的果位了,这个果报现前了。这个难!路是没走错,绕好大的圈子才绕到。
念佛往生,近路啊,一下就走到了,正路当中的正路。教你念佛求生净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果报就得到了。
如果诸位还要想进一步去探讨,这里头真实的道理、究竟的事实,我们最近在讲《弥陀经疏钞》,那个里面,莲池大师为我们说得非常清楚。所以净宗经论、古来祖师大德注解要细细研究,确确实实我们所有一切疑惑都断掉了,才真正相信。
这个是救贫穷。
“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。”这个菩萨是普贤菩萨,为什么?普贤菩萨是真正平等,对于九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好恶、没有偏见,来恒顺一切众生,帮助众生解决这些难题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:
经【何以故。菩萨若能随顺众生。则为随顺供养诸佛。】
这句话什么意思?菩萨仰慕的是佛陀,菩萨学习的也是佛陀。佛心就是要度一切众生,佛的心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
“度”这一个字不太好懂,把它说成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这就好懂了,这就是“度”的意思。菩萨也帮助诸佛做这些工作,帮助一些大众,佛当然欢喜了。你自己得度了,不肯帮助别人,这在佛门叫“自了汉”,这就说明为什么菩萨一定要恒顺众生,道理就在此地。
恒顺众生就是恒顺诸佛如来,与诸佛同心、同愿、同解、同行,这才是佛的真实弟子,“三福”里面所讲的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”,才是真正的做到了,圆满地做到了。
不能恒顺众生,换一句话说,“孝亲尊师”还有欠缺、还不能圆满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《观经》上的“三福”是起步,也是最后的圆满。千经万论、无量法门,总离不开“三福”的范围,这个是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,违背了就不是佛法了,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,那就是佛弟子。
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。听说还有一些同修发心皈依的,“三皈”的大意我们录成了一个录音带,希望这个录音带大家带回去一定要多听几遍,知道“皈依”的意义,什么叫“皈”、什么叫“依”,一定要搞清楚,什么叫“三宝”。
因为“皈依”是传授佛法修学的原则,也就是把修行最高的原则教给你,你从此依照这个原则修行,那就是真正的佛弟子、真正的佛的学生,跟佛在世,我们亲自跟着他没有两样。所以“三皈”非常重要!
形式上,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宣誓:从今天起,遵照佛陀的教诲,遵守修学的纲领,依教奉行,这是真的“皈依”,而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个“三皈偈”,那个没有用处的,对于“三皈”不明了,也没有办法做到,那是有名无实,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
好,我们现在就给着同学们来做这个仪式,我们这个讲堂很小,受“三皈依”的同学就在自己座位上,我们站起来,皈依证都拿到了,皈依证里面有誓词,我们依照这个誓词,在佛菩萨面前以真诚清净恭敬心来发愿,誓词就跟着我念,求受“三皈”的同学,我们就站起来,先向佛像三问讯:一问讯!再问讯!三问讯!
翻开誓词,跟着我念: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时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一问讯!再念第二遍,誓词要念三遍: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时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再问讯!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时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再问讯!最后我们向佛像三问讯。
请坐!我们回向。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