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学佛人主要是炼心;拜佛是辅助的,对于锻炼身体非常好
发布时间:
2021-09-15 00:00
来源:
摘自净空法师讲《金刚经》第59集
作者:
净空法师
访问量:
“相由业转,业作于心”是宇宙和改造命运的道理
【既知相由业转,业作于心。】
这两句把道理说出来了,真的是宇宙万有的道理,这从大的来说;如果从小的来讲,我们一个人一生的命运,你这一生是好命还是不好的命,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、讲得很明白。明白这两句话,你就会主宰你自己的命运,可以改造你的命运。改造命运不难。
“相”是色相。色相,我这个身体,我的身体不好,我的身体多病,我的身体不够圆满,很多人想改,用什么方法改?到美容院里面去改,到外科手术整形里面去改,愈改愈糟糕!那个副作用太大,改了以后再出来看,那真的是人不像人、鬼不像鬼,太可怕了!他不懂道理,从心上改。你的心善,你的相貌就善良;心慈悲,相貌就圆满,从这个地方改。不需要找美容整形,用不着找它,那个害死人。从心上去改,这个一定要晓得,业作于心。衰老了,老苦,连衰老都可以返老还童,可以能够回过来,只要你会改。
你为什么会老?心老了。天天想:我老了,七十、八十、九十了,老了!他一天到晚在想老,就老得很快。如果你能够把老给忘掉,你的念头都是年轻人的念头,你马上就回过头来,身体都回过头来了,身子也灵活。这是“相”,色相。要懂得“从心想生”,看你怎么个想法,它就怎么个变法。常常想佛、常常想菩萨想上几年,相貌就变成佛菩萨,“相随心转”,相貌会变,会变成佛菩萨,变得很圆满,让人家看到你都欢喜你、都尊重你,它会变。多想想好的,不要想坏的。多看看佛菩萨,照佛菩萨那个模样来造自己、来塑造自己,这是聪明人,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,要从心地上下功夫。
学佛人主要是炼心;拜佛是辅助的,对于锻炼身体非常好
实在讲:心是主宰,心很重要。在事相上,那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。事相上,现在上了年岁的人,四、五十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、保养身体,要进补,每天要练气功、要去打拳,搞这些锻炼身体,身体也未必好到哪里,不见得!我们学佛的人拜佛,拜佛对于锻炼身体非常好,但是也是辅助。真正主要的是——炼心,那才是真正重要。
我在初学的时候,没有出家以前作居士的时候,跟忏云法师住茅蓬。现在在台湾高雄元亨寺的老和尚菩妙老和尚跟我们一起住茅蓬,我们那个时候就在一块,这个老和尚我们交情很深。那个时候我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,每天晚上九点钟睡觉、三点钟起床,住在山上。那个时候的山是荒山没人住,不像现在,现在景观完全破坏了。早晨起来做早课,早课完了,我要做早饭,要烧早饭。忏云法师饮食很讲究的,早晨要吃豆浆稀饭。我们早晨起来要磨豆浆,豆浆里面掺花生米,那个稀饭很香、很好吃,早餐自己做。做完以后,把早饭煮好了,还有一段空间拜佛。我早晨拜三百拜,我拜的速度很快,大概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,拜三百拜;我中午拜二百拜;晚上拜三百拜。每天规定是拜八百拜佛,我拜了五个半月,拜了十几万拜。以后,出家之后就教学,就忙着讲经,这些事相上修行就很少了。最近差不多二十年来,我就没有拜过佛,只有讲经的时候在旁边拜三拜,讲完再拜三拜,没有再拜了,什么运动都没有。
佛菩萨为什么不老?
我在美国讲经遇到中国练功的人,在旧金山讲经遇到这些人,他们来听。听完之后,听众告诉我,他说:“法师,中国来的这些有功夫的人,他们在底下说你的功夫是高段的,你是怎么练的?”问我怎么练的。
我笑笑说:“我什么也没有练,怎么是高段的?”但是他说那个高段的也应该有道理,我们懂得,我们练的是清净心,我们是从根本上练,他练那个是在枝叶上练,不一样!所以心清净,身清净,一切病不生,不会衰老,心要紧!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注解》里面讲,“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”,这个意思给我们重复说了很多遍。
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有道理,“相由业转,业作于心”。心要清净、心要平等、心要善良、心要慈悲,念念想一切众生,把“我”忘掉了。
你要说老,“老”总得有个人去老,我老了;“我”没有了谁老了?!佛菩萨为什么不老?因为他没有“我”。有“我”才会老,没有“我”就不老了;有“我”,才会生病,没有“我”,病谁生?!你们哪一个人执着有“我”的,你们就要生病。如果“我”不要了、没有了,决定不会生病、决定不会衰老;而且“死”也没有了。有“我”,“我”才会死;“我”没有了,谁死?!生老病死统统没有了。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,“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”,然后你去问谁老、谁病、谁死?统统没有了,这才叫解脱、才叫得大自在!
会用功的人就是转念头
【则知一念之因虽微,其关系却是极大。学人应于起心动念时,观照用功也。】
这也是真正修学重要的指导的原则。
“一念”,虽然微不足道,一般人没有重视念头,殊不知念头关系太大了,它能改变你的身心,改变你的生活状况。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只有佛菩萨看得非常清楚。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?在起心动念。宗门里常说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念头要转得快,“念起”不怕,起来马上就转掉,把自私的念头转成大公无私,把一切虚妄的念头统统转成阿弥陀佛,这样就好。所贵的是转得快,这就是“转识成智”,你就会用功了。会用功的人就是转念头。
【应知相即非相,生即非生。】
这两句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。
“相”为什么是“非相”?“非相”是“空”。“相”是有,“有”即是“空”。因为所有一切现相,只不过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而已,确确实实“不可得”,不要误认为“有所得”,你错了。一切法俱不可得,你要认清楚事实真相。
“生即非生。”“非生”是“无生”,“生”就是“无生”,因为它速度太快了,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,我们这个念头来不及,你一个念头想到“生”,生早灭掉了,早就没有了。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实真相。知道事实真相,你才晓得佛讲的话有道理,佛说得对。“空有两边”不执着,一切法不放在心上,境界现前,若无其事,心永远是平静的,永远是安乐的。
世间本无苦,是人类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、忧虑、牵挂自找苦吃
【如是空有双离,两边不住,以行“六度万行”,乃能利益一切众生。】
这里面决定没有利益自己,一生的生活随缘度日,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。世间人之苦,我们应该体会得到苦的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、忧虑、牵挂,苦的是这些。而这些东西是什么?是一场空,“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”。所以你想想看,那个苦多冤枉!因此佛在经上常讲这一切众生是“可怜悯者”,你真可怜!假如真的有苦,你吃苦,不能说是你可怜,这个话就说得太过分了。他根本没有苦,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,他不苦,这是事实,哪来的苦?!都是迷惑、都是把事实真相看错了,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,在这里面虚妄的去承受,这才叫“真正可怜”。
修“六度万行”能唤醒众生的迷惑
能够明白事实真相,则修“六度万行”是利益众生。
“六度万行”对众生有什么利益?唤醒众生的迷惑。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,佛菩萨在生活当中,一举一动、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,所以示现在这个世间,给一切众生做觉悟的榜样。
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,须菩提尊者觉悟了、看出来了,赞叹“希有世尊”。佛表现什么希有?到舍卫大城托钵。“着衣持钵”,在平常人看,这有什么希奇?一点也不希奇。会看的人懂得,他自在、他快乐、他幸福,他的人生充满了真实的智慧,怎么不希有?!
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做多大的官、发多大的财,他不快乐、不幸福,他苦恼无边,那就不希奇了。遇到个人真的幸福快乐,他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苦恼,他什么都没有,这才真希奇!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表现的是这一套。所以会看的人看出来,惊讶、赞叹“希有”!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。
说到以行“六度万行”,就是示现在世间他全部的生活活动,佛教的术语叫以行“六度万行”,都是给众生做榜样的,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。
也许我们要问: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他那个样子,没觉悟,那也能得利益吗?能!觉悟哪有那么快?!哪有一表演他就觉悟了?!那不是普通人。好像讲经,两个小时讲了,你就开悟、你就证果,那不是普通人。这叫“熏习”,佛菩萨不断的示现,生生世世的示现,慢慢来熏习,时间久了,熏习力量就产生。我们中国古人衣服有香气叫熏香;现在科技进步,香水喷一喷马上就香了,快得很。从前这个熏香,烧的这好香,衣服放在那里去熏,大概要熏两、三天的时间,这个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。佛经上常讲“熏习”,佛菩萨示现,虽然你天天跟他接触、看到他,没有开悟,但是你受到熏习了。生生世世不断的熏习,总有一天你会觉悟。那个觉悟不是偶然的,可见得佛菩萨所示现的没有白费。
佛法里面讲,对于一切众生有“近因”,“近因”是他马上成就了;有种“远因”,来生来世,甚至于到无量劫以后世。你看看佛菩萨的心,他有恒心、有长远心、有耐心,他并不急着赶快去成就,他不急着;凡夫心很急躁,希望赶快就成就。殊不知欲速则不达,没那个道理的,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,而时节因缘必须是长时间的培养。
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,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,诸位读历史你就晓得。古圣先王他的理想、他的愿望,他真正在做,但是他看不到成果,他知道他传到底下一代,再传一代,这个成果现前了,他晓得。一个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,希望能传递到底下一代、再传一代,能够实现,那都是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利益。这就是我们所谓历史的眼光、历史的任务。特别是在佛法的承传弘扬方面,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