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
2014净土大经科注-第465集


 

2014净土大经科注-第465

净空法师 佛历三零四四年五月廿九日 西历2017623 讲于 英国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坐!

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
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: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: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 

 

有智慧的人接触到净土法门就真信,这样的人很少

 
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零二七页,我们从第一行看起(这一面第一行看起):

【解】“其人”指生边地之人。

经文就在一零二六页的前面第一句。

【解】智慧不明者,愚痴无智也。

这一句看起来好像很容易,实际上含义很深,我们都是属于“愚痴无智”。

哪些人是有智慧的人、是有智的人?一接触他就相信,他真信,他不是假信,这个人是有智慧,他不愚痴,很少少到到哪里去找?偶尔遇到,不多,不是常常遇到,真的是偶尔遇到,真正难得!我们见到了要生惭愧,要回过头来向他学习

为什么他能信我不能信?这个问题佛有解答,佛在经里面说过,听到这个法门就能相信,没有疑惑,这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,这一次到人间来又遇到了,遇到佛法、遇到净宗、遇到《无量寿经》,很难得的遇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(这个会集本底下有说到),所以他能相信。我们遇到有怀疑,还经过很长时间学习经教,才回过头来真相信,不容易。

【解】知经复少者,于大乘经典所知不多也。

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部经,黄念祖老居士的《注解》,他的《注解》也是会集的,为什么?他参考了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多种古大德的注疏,老居士“知经不少”,不是“所知不多”,不少。

【解】心不开解,垢染深重,故不能心开意解也;复疑虑重重,故不欢乐。

为我们写出这一部《注解》,我们读了这部《注解》就等于读了这一百多种经论跟古大德的教诲,所以应当是“心开意解”这才是正确的

我们依然是“心不开解”,这就是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了,妄想、杂念、分别、执着太多,不但白天它起现行,晚上睡觉他会作梦。梦从哪里来的?也从这来的。如果心地清净,没有分别、执着,这个人很少作梦,他的睡眠好,真的得到休息作梦没得到休息,“身语意”都还在动,这不难懂。

下面说“复疑虑重重”。对于经教可以说有很重的怀疑,所以他没有法喜;如果不怀疑,完全接受,依教奉行,法喜充满,应该是这样的,他的欢喜跟五欲“六尘”没有关系,得的是佛陀的教训、佛陀的加持。

但是这些人前面讲了,他还信因果,他用一种怀疑的心,我来试试看,如果是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多好!是假的那就算了,不必计较了。这样的心态也能往生,那就是生到这里所说的“边地疑城”,我们这个世间五百年后花开见佛,才能在极乐世界得到真正的享受,法乐。

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,跟阿弥陀佛在一起修行,佛慈悲到极处,确确实实全心全力照顾苦难众生。只要我们能信,纵然不能信,也肯发心来赌一赌,生“边地”。生“边地”等于生极乐世界,只是花开得晚一点。

极乐世界无量寿;佛也是无量寿;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无量寿;“边地胎生”的也是无量寿,无量寿耽误五百年不算很长的时间,难得!

【科】己二、化生因缘。分二

【经】若有众生。明信佛智。乃至胜智。断除疑惑。

这是“因”。“因”是“明信佛智”,对佛没有丝毫疑惑。“仰信”,我对他敬仰,我相信他的话,他不会欺骗我。经上所说佛有五种智慧,我们丝毫不怀疑,“断除疑惑”,这经论上“若有众生,明信佛智,乃至胜智”,这五个都包括在里头,“断除疑惑”。

【解】具信往生之人,既信佛智。

【科】辛二、信己善根。

【经】信己善根,作诸功德,至心回向。

我们看念老的《注解》:

【解】亦信己善根,外慕诸圣,内重己灵,作诸功德,至心回向。

这是化生。“因”,有“因”一定有“果”佛在经中告诉十方刹土一切众生,包括我们在内,佛的“五种智慧”现前了、起作用了,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。这个智慧德能是“自性”本自具足,不是学来的,只要见性它就起作用我们自己不知道,迷得太久了、迷得太深了,不知道事实真相,只知道自己业障很重,把自己智慧、德能通通障碍住了,不能像佛那么自在,不但自己受用,而且能够帮助一切还在迷惑颠倒的众生,为这些众生讲经说法,劝导大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为什么?我们现在总算对于这桩事情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。

最重要的关键,你认识了,你接不接受?你愿不愿意往生?愿不愿意亲近阿弥陀佛?阿弥陀佛非常受人尊重,不但人尊重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,没有一个不尊重的,经上称他为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。我们学佛,在“佛中之王”找到了,你欢不欢喜?兴不兴奋?太难得了!绝不是生生世世有这个缘分,所以得到之后要真信,要恳切求生,不能把这次机会错过,佛就欢喜了。

 

修行最重要的是得清净心用念佛的方法能得清净心

 

【科】庚二、果 (等齐圣贤)

【经】 皆于七宝华中。自然化生。跏趺而坐。须臾之顷。身相。光明。智慧。功德。如诸菩萨。具足成就。弥勒当知。彼化生者。智慧胜故。  

这是我们求的,你看身相,不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,智慧功德全是“自性”本自具足,不是外来的,只要你心地清净,自然就现前。我们心不清净,这是障碍,不能不知道。

用什么方法清净?用念佛的方法为什么用念佛的方法?不念佛他就生烦恼,起心动念他止不住,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了。

念头”里头佛说有三大类,一种“善念”,第二种“恶念”,第三种叫“无记”

“无记”就是说不上善恶,它就是起念头,这个念头业障。我们用一句佛号把它换过来,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放下,用“一念”代替一切的念头。“善、恶、无记”,从早到晚无量无边的念头,一句佛号取而代之,这个佛号功德就大了。大在什么地方?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
念老这个《注解》里头说得很简单、说得好。

【解】 皆于佛前莲花化生。光明智慧,功德成就,具如菩萨。

这就是莲花在七宝池里面开了,你就见到极乐世界、见到阿弥陀佛,听经闻法,光明智慧,功德成就。

“具”是具足,没有一样欠缺,像往生极乐世界这些大菩萨。

“花开见佛”是见报身佛,在极乐世界修行一段时间,时间长短各人不同,根性利的时间短、很快,根性钝一点时间长一点,总而言之都是见了报身,“实报庄严土”。功德圆满了,回归到“常寂光土”。“常寂光土”就是法性、法身、真身。法身“能现、能变”,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化生,“所生、所现”,真正是“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”。这句话里头最重要的,要能理解、要能记住,包括我们在内、包括一切众生在内。因为“十方三世”,“十方”是东、南、西、北、四维、上、下,这讲的是空间。“三世”讲的是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

我们每个人现在是在人道,在这个地球上,将来必定成佛。为什么?你心里头知道有阿弥陀佛、知道有十方诸佛。只要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,你总有一天会深信不疑,你总有一天会往生极乐世界;今生不能往生,来生后世会遇到缘,因为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,阿弥陀佛的种子,这个种子还不少,你天天念佛就天天在播种,所以决定有一天,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。这一生不能去还有来生,还有后世。

当然我们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要抓紧,我这一生就去,我不要等来生,非去不可!要下这个勇猛决心,靠定了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有愿,“四十八愿”加持我们,我们在临终时候他一定来接引。这经文上句句都要紧。

 

整个宇宙,上跟诸佛如来下跟恶道众生——一体

 

【科】己三、结示疑惑所致

这总结前面的经文。

【经】其胎生者。五百岁中。不见三宝。不知菩萨法式。不得修习功德。无因奉事无量寿佛。

这是把怀疑的人他的状况说出来了。

后面告诉我们:

【经】当知此人。宿世之时。无有智慧。疑惑所致。

“疑惑”这么严重,造成这么大的困扰,害得自己真往生极乐世界了,在七宝池莲花当中花就不开。不像其他的人,佛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莲花池里面,花就开了,他就见佛,“花开见佛悟无生”。

无生”是什么?不生不灭。一切法、整个宇宙没有生灭的现象“无生法忍”,现相,不能说它生;不现相,不能说它灭。

为什么会现相?遇到缘就现相,现相的时候自己知道。我们这一生这个世间来得人身,在这个世间生活了不少年——幻相。想想过去、想想前几天、再想想未来,生灭,不见了,是假的,不是“真”的。“真”的我们没见到,见到就好了。

真”是什么?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法身“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”,“法身”是“一体”。所以慢慢慢慢,这要念经,读多了,你就不会忘记了。什么?整个宇宙,上跟诸佛如来,下跟恶道众生,一体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
相”,“有相”,是幻相,不是真的;“无相”,“无相”也“有相”。

什么“相”?一片光明,大乘教里头称“大光明藏”,净土宗称为“常寂光”,这是真的,这就是自己

 

佛菩萨只有随类现身度化众生

 

学佛的人终极的目标,回归“常寂光”,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。回归“常寂光”,有缘现身,什么缘?遇到众生有缘,众生怎么样?迷了。

“常寂光”里头佛现身了,现什么样的身没有一定,因缘而异。殊胜的缘,法身菩萨……那现什么身?现佛身,现法身佛,现报身佛,度他们。要现同样的身,遇到我们现前的众生,跟他有缘。我们在人道,他就现人身。释迦牟尼佛现人身,夏莲居老居士现人身,黄念祖老居士现人身。为什么?要跟我们说法、要来度化我们,随类现身,我们喜欢什么样子,他就现什么样子。

他现身,我们跟他在一起好像是一样的,其实不一样,哪里不一样?我们着相,我们把这个相当真,他们不着相;现相而不着相,这差别很大,他们做到了不但他们,菩萨如实,阿罗汉亦如是。阿罗汉“见思烦恼”都断了。

 

学佛觉悟了就知道“贪嗔痴慢疑”是假的,就会放下了

 

“见”有五大类:

“身见”。以为这个身是“我”,凡夫有,六道凡夫统统有,“身见”。

边见”。“边见”是对立,我你他,对立了,我不是你,你不是我,他不是我,我也不是他,对立了,不知道是“一体”,这叫“边见”。

再有一个,“见取见”、“戒取见”。“戒取见”是因,“见取见”是果。我们在这个世间,活在因果轮回当中,就是这两种见解。

最后一种叫“邪见”。不属于上面四种错误的看法叫“邪见”,我们看错了。看错了,就执着、就分别;看清楚了,看清楚他不分别,他不执着。谁看清楚?小乘初果就看清楚了。

“五种见惑”他就放下了,还有“五种思惑”——贪嗔痴慢疑,这个是起心动念错误的,迷而不觉觉悟怎么样?觉悟,“贪嗔痴慢疑”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,放下了,不去理会它了,好!这个重要

“断疑生信。”这个“信”是智慧,“疑”障碍了智慧。智慧是本有的,“自性”本有,只要“疑”断掉了,智慧就现前。

贪”,假的;“嗔恚”也是假的;“愚痴”、“傲慢”、“怀疑”,我们冷静的观察,谁没有?!再回头想想自己有没有?有,统统具足,这叫“六道凡夫”。小乘只断“见思”,五种错误的知见放下了,五种错误的思想,“贪嗔痴慢疑”是思想,放下了,超越六道轮回,但是没有超越十法界必须要把“见思烦恼”的习气断干净,“尘沙烦恼”开始断了。

“尘沙”是比喻多,就是“见思”以外所有的烦恼习气,如“尘沙”一样,无量无边。所以,心,我想定,为什么定不下来?就是它在干扰。

更深一层的,“无明烦恼”,“无明”是痴,“见思烦恼”的痴,“痴”是根本,阿罗汉只断枝末,“根本”他还不知道,大乘菩萨知道,要断“根本”,“根本”断了就见性了,明心见性,“转八识成四智”。

我们前面这段念过,转前五识为““成所作智””;转第六意识“为妙观察智”;转第七末那识为““平等性智””;转第八阿赖耶识为““大圆镜智智””。这就是菩萨的五种智慧,实在讲,这五种是烦恼、是习气、是障碍,放弃了,不要它了,智慧就现前。

所以前面讲的“五种智”是我们每一个人“自性”里头本自具足,只要你肯放下,它就现前;放在是障碍,我们对障碍念念不忘。有“一念忘”就好办了,“一念忘”怎么了?“一念觉”,“一念觉”下面就是“念念觉”,就成佛、成菩萨了。

这个“第一念”很难,要下狠心,勇猛心,不再受它干扰,那就对了。

 

有高人指导你广学多闻不会走弯路没善知识指导,你会走岔路

 

《注解》里头末后这一句话,是“以断疑生信,至为切要”,这两句话太好了。我们今天用功,用功干什么?就要用这个功,怎么样叫我不疑

不怀疑,完全相信,方法有,你要肯真干,那就是读书,广学多闻。广学多闻要有人指导,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导,你会走岔路,会走弯路;真正高人指导,你不走弯路。如果“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”,这个要有恒心、要有毅力,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,绝不放松,你会有成就。

 

修行在哪里修?修什么?

 

修行,一定要记住,在哪里修?真修是“六根”在“六尘”境界上修。修什么?修“看破、放下”。知道“六尘”是假的,不是真的;“六根”也是假的,“六根”也要放下,这就是菩萨。

世间大圣大贤能放下“六尘”——“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”他不能放下“六根”。

“六根”是什么?“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”,还有个“意”,“六根”

真会用功,眼见色,看得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心怎么样?如如不动,没有动摇过,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第四句所说的,“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”,没有想到“真如本性”,也就讲“真心”,“真心”没有动过、没有摇晃过,如如不动,这是什么?这叫“禅定”。

所以禅定是“真心”,要定到什么时候?定到“一念不生”了,外面清清楚楚,智慧,“自性”般若智慧现前,回归到“自性”,“自性本定”。

 

有错误的知见、行为变现出六道轮回

 

 “自性”本自具足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才艺,不是从外求来的,从内求来的佛在经上说的,我们要相信。

依照经典修行,就是读遍数。遍数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?如如不动。读遍数是“修定”,你不读遍数,你心里头妄想

起心动念,“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”,这不是假的,我们把它换算,换成一秒钟,一秒钟可以弹指七次,三十二亿百千再乘七,一秒钟多少次生灭?二千二百四十兆,单位是“兆”,不是“万”、不是“亿”,是“兆”,一秒钟,我们怎么知道是假的?这是什么现象?我们“六根”对的“六尘”现象,“六尘”如是,“六根”亦如是,所“见”如是,能“见”的亦如是,“所闻”如是,“能闻”亦如是。这个话只有佛说过,佛清清楚楚。

我们是迷迷糊糊,眼看错了,耳听错了,把这些错误当真,亏吃大了。什么亏?这种错误的知见、行为,变现出六道轮回。我们今天所住的这个世界、我们所遭遇的环境,如是如是。

 

“断疑生信”是功夫得力的关键

 

佛讲清楚、讲明白了,我们听了别怀疑,要断疑、要相信,这是无论修哪个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,功夫得力不得力关键之所在,就这四个字——“断疑生信”,说得很容易,真的很难

这一生学佛六十年了,这些经文句子很熟悉了,看了不止百遍、千遍,事实上怎么样?还是有疑,还是不能真信,半信半疑。

功夫怎么能得力?如果真的断疑生信了,那我恭喜你,你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保险,为什么?不退转,不再继续搞轮回了。生到极乐世界你超越六道轮回,极乐世界没有六道轮回,释迦佛的娑婆世界有,极乐世界没有六道轮回,换句话说,纵然过去、现前造了六道的业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果报,这多难得!

末后念老告诉我们:

【解】右经文总明极乐胎生化生因果之相。

把这个现象讲清楚、讲明白了,往生极乐世界两种,一种,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,上上品往生,上中品也是花开见佛,上品中生;上品下生,中品上生要过几天,时间很短,“凡圣同居土”时间比较长一点,也不会很长,比“边”地短。“边地”是时间最长的,最长的,我们地球上五百年,极乐世界不讲时间,它没有时间概念,也没有空间,心想事成。

我希望同学抓准这个机遇,决不放松,要把这桩事情做为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来办,读经、念佛,这一部经一千遍,一千遍之后,“其义自见”,肯定你有悟处,你明白的,你讲给大家听听;再第二个一千遍、第三个一千遍,无师自通,恭喜你!无师自通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