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125)与张连胜总戎书(代友人)


 
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125与张连胜总戎书(代友人)

禹甸春回,尧天日永。北苑梅开,花陈箕畴之五福。东园竹秀,叶报华封之三多。恭维总戎张大人,才兼文武,职任爪牙。道随时以畅茂,爵共日以高升。入春以来,荣膺尊秩。而复地近南海,密迩观音。此乃多生多劫,于大士所,曾种善根。及大士悲心,欲仗其威力,护持法门之所致也。其道体康泰,起居纳福,可以不卜而知矣。慰慰贺贺。窃念普陀,乃大士应化之地。历朝敕建,举世钦崇。而尤与总戎,有大因缘。往古则不及详,近世有大功勋于此山者有三。明万历间,总戎侯公继高。讲武之暇,纂修山志。护持流通,拳拳于兹。国初以来,海氛不靖,山寺颓败。至康熙廿八年,世道升平,翠华南幸。总戎黄公大来,启奏名山废坠状。随即赐帑敕修。而黄公未经一年,即升尊爵。次年总戎蓝公理莅任,奉旨监造。鞠躬尽瘁,竭力经营。佛事王事,一肩担荷。前后两寺,为立生祠,永随大士享受香火。而于黄公,亦设祠祀之。其他武臣,护持此山者,多难枚举。良由武臣,每当两军对垒,锋矢交驰之际。多默念大士,密蒙护佑。由之立战功,致太平,故致然也。纵时属靖谧,亦藉大士威力,镇军威于遐域,消祸乱于未萌。唯其沐恩也深,故其报恩也切。唯其报恩也切,故其食报也厚。如黄蓝二公,及近世曾彭左等诸公,莫不皆然也。现今时值末法,法弱魔强。每有无赖之徒,混入法门。不守清规,败坏佛法。由是不达深理之儒士,见此游行人间造作恶业之僧。遂谓举世僧众,无不如是。从兹一唱百和,诽谤沮遏。甚至毁废寺宇,焚烧经像。不知玉虽出于昆冈,必玉隐而石露。若不钻凿,则止见其石,不见其玉。以不见玉,遂欲措以烈火,则因恶顽石而尽焚美玉矣。昔人负荆山之世宝,尚且两获刖足。况负无上大涅盘山实相妙宝者,而世俗知见,何能识之,宜其频加毁辱也。伏愿阁下,护持名山,摧邪辅正。以国家之爪牙,作大士之金汤。继黄蓝之芳踪,抉俗眼之瞖膜。其食报也,当必果证无生,地登不退。成正觉于将来,作调御之丈夫。岂第印变成方,秩转为文。百年福寿,裔世联芳而已哉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书二)


注解:

禹甸(yǔ diàn):本谓禹所垦辟之地。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。甸,治理。

尧天(yáo tiān)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巍巍乎,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”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。后因以“尧天”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。

箕畴五福( chóu):清昆曲剧本名。本剧为清宫万寿圣诞承应及皇帝大婚承应剧目之一,写“恭逢皇太后万寿圣诞”,众神仙“各献葵诚”,争执祥瑞,末由天福执福牒,钟馗以宝瓶集福,众神齐向神京献福的故事。箕畴,指《书·洪范》之“九畴”。相传“九畴”为箕子所述,故名。

秩(zhì):官吏的职位或品级。

迩(ěr):近。

敕建(chì jiàn):帝王下诏所建帝王的诏书、命令。敕,帝王的诏书、命令。

拳拳(quán quán):诚恳、深切的样子;弯曲的样子。

帑(tǎng):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。

谧():安宁;平静。

昆冈(kūn gāng):昆仑山。

刖足(yuè ):断足。古代肉刑之一。

瞖():古同“翳”。眼生白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