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133)复马契西居士书一


 
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133复马契西居士书一

所言长斋念佛外之应守规律,即是敦行孝友,务尽伦常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居心动念,不干邪僻,并及虚伪。与人做事,克尽厥职。遇有缘者,劝令入道。其种种行相,不须具标,但勤看印光文钞,及安士全书自知。须知为佛弟子,凡所作为,必须超过世俗所行,方能自己得真实益,令他相观而善。若口说修行,心怀不善。于父母兄弟,以及一切世人上,未能尽其本分。如是之人,名为假善人。因地既伪,实益何得。圣贤之学,皆从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而始。况欲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者乎。格物致知,当看四书蕅益解重刻序,及袁了凡四训序。昔白居易,问鸟窠禅师何是佛法的的大意。窠曰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白曰,这两句话,三岁孩童也会恁么道。窠曰,三岁孩童虽道得,八十翁翁行不得。须知此语,乃一切学佛法人之总关切要语。诸恶众善,皆须在心地上论。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。心地上了不起恶,全体是善。其念佛也,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。欲得心地唯善无恶,当于一切时处,主敬存诚,如面佛天,方可希企。心一放纵,诸不如法之念头,随之而起矣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书二)


注解:

克尽厥职( jìn jué zhí):能够做好其职务分内的事。厥,他的;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
鸟窠(niǎo )禅师:名道林,唐杭州人,九岁出家,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戒。至京师谒径山道钦禅师而契悟心要。后南归,见秦望山有长松,枝叶繁茂,盘屈如盖,遂栖止其上。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。有鹊巢于侧,人又曰鹊巢和尚。元和年中,白居易出知杭州。闻师之道,见师栖止巢上,乃问曰:师住处甚险?师曰:太守危险尤甚。曰:弟子位镇山河,何险之有?师曰:薪火相交,识性不停,得非险耶。曰:佛法大意如何?师曰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曰: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。师曰:三岁童儿虽道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。居易颔叹,数从问道,穆宗长庆四年二月十日跏趺而化,敕谥圆修禅师。见传灯录四,稽古略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