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192)天台山上方广寺募修三圣殿疏


 
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192天台山上方广寺募修三圣殿疏

天台,为东南第一名山,上方广,乃天台开山之第一古寺也。溯自东晋昙猷尊者,以神通道力,降伏山神,而为开山,创建此寺。初名石桥寺,以在石桥之侧,过石桥则有方广寺,乃五百应真寄居之圣寺,非道邻应真者,莫能一见。猷师曾入其寺,受斋而出,知其为应真之所示现无疑。后人慕应真之胜迹,遂名石桥为方广云。方广寺之最高处,为西方三圣殿,向为念佛堂,正殿三楹,供三圣像,以作礼念之所,两边二楹,以作念佛僧安住之舍。窃以法门无量,皆须断尽烦惑,方可了生脱死。唯念佛一法,但具真信切愿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以故古今出格高人,莫不注重此法,自行化他,以期一切同人,咸于现生超凡入圣也。方广寺之三圣殿,历年久远,材木腐朽,早宜重新,奈住持以资斧无出,且待时机。今年三月初,来一客僧,住其中念佛,颇著勤恳。至四月初四夜,自化其身于三圣殿,及寺众咸知,则火已大炽,无法挽救矣。然幸只烧此处,余未延及。不知此僧特欲重新此殿而为此举耶,抑山灵欲重新而使彼为此举耶,抑佛菩萨五百应真欲大宏净土法门,俾一切出资助修诸善信,同仗此善根,出此苦娑婆国土,生彼极乐世界,而令彼为此举耶。今住持即欲重修,祈光作疏。乃述其开山建寺,及此殿早宜重修,而适逢此因缘,以祈一切檀越,念净土法门具契理契机之妙,此僧有为法捐躯之诚,各舍净资,赞襄胜举,其为功德,唯佛能知矣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疏)


注解:

溯():逆着水流的方向走;追求根源或回想。

昙猷尊者(tán yóu zūn zhě):昙猷,又名法猷、白道猷,敦煌(今属甘肃)人。东晋高僧,天台佛国开拓者。少年时就修头陀苦行,学习禅定。

楹(yíng):堂屋前部的柱子.

窃(qiè):谦辞,指自己。

资斧( ):利斧。今借作旅费、盘缠。

咸(xián):全;都。

俾():使。

檀越(tán yuè):梵语音译。施主。

赞襄(zàn xiāng): 辅助,协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