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06)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
发布时间:
2023-06-12 10:45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印光法师
访问量: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06) 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
佛法广大如法界,究竟如虚空。欲修习者不得其要,必致望洋兴叹,生退屈想。若得其要,则虽有无量法门,无边行相,一以贯之。愈博而愈见其约①,愈繁而愈见其简。虽其理性广大高深,如天如地,如山如海。而博地凡夫,亦可坐进此道。由兹断烦惑以获三昧,圆福慧以证四德。直趣果觉,成无上道。况登住行向地之圣人哉。其要唯何,曰根尘识等一切诸法,其实体实性,悉皆空无所有。了此则四相原无,三轮体空。万法森罗,一道清净。凡夫迷之,故法法头头,皆成障碍。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,各起烦惑,造生死业。圣人悟之,故法法头头,总是真如。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,各证圆通,成菩提道。迷悟虽异,性本无二。性虽无二,苦乐迥殊。南岳大师悯之,因着随自意三昧。于行住坐卧食语六威仪中,处处点示诸法实相。所谓根尘识性,空无所有,及三轮体空,四相叵②得等。令人于一机一境,各得亲见实相,咸了自心。处处点示六波罗蜜殊胜妙行。令人于一动一静,皆能上求下化,自利利他。其所点示,与楞严阴入界大,皆如来藏妙真如性。法华治世语言资生业等,皆顺正法,皆与实相不相违背。金刚无所住而生心,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,度脱一切众生,而不见能度所度之义,悉皆吻合。乃将自己所悟所证之法,彻底掀翻,和盘托出,普施后世。俾得依此而修,以期同悟同证而已。又所言初发心菩萨者,具有二义。一即博地凡夫发大心者。一即圆教初发心住,初破无明见法性者。其所谓根尘识性,空无所有等。在凡夫地,欲趣佛果,必须先悟此理,方有实证。否则纵有修持,皆属有漏,不成菩提。其所谓于一念中,遍于十方佛前,普兴供养,受佛法化。遍于十方众生前,随类现身,应机说法,普令三根,咸得利益。此则唯圆教初住菩萨,乃能为之。若不知其理其修,通于凡夫。必有高推圣境,自处凡愚之过。若不知大体大用,初住方得。必有未得谓得,以凡滥圣之愆③。了此则上慕诸圣,下重己灵。既无安愚之失,又无滥圣之咎。其直趣觉路,速到宝所,若操左券④而取故物,夫何难之有。因此流通遍于中外。其后之得失因缘,具于初刻序跋中,兹不复赘⑤。蔚如徐君浙西世家,十世奉佛。君于幼时,即禀⑥庭训,兼学佛乘。近于公暇,遍阅内典。得东瀛⑦此书流通本,息心研究,见其错讹甚多,因取日藏校对,改正者有数十处,随即刻板,以期普利。以量属同志,遂赠数本。因焚香敬阅,见其文义,多有不安。如云笼月,不见真相。窃⑧念此书流传至今,经千三百余年,安得无讹。乃按文按义,略事修治。则直同云开月露,光体具呈。文理俱畅,悦人心目。随以其本寄与徐君,深蒙赞许,即事重刻。又令作序以述缘起,量虽固陋,义不容辞。须知此刻,虽有修治,实无更改。不过正其传写之讹,俾⑨还南岳本来面目而已。世有病人,医为诊脉,脏腑之虚实,尚能知之。况此文义显露,的的⑩可据。岂不能知其赘脱错讹者乎。其大方家,必不以量之修治为失慎,而深见罪责也已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三 序)
注解:
①约(yuē):简要;简单。
②叵(pǒ):不可。
③愆(qiān):罪过;过失。
④左券(zuǒ quàn):古代称契约为券,用竹做成,分左右两片,左片叫左券,是索取偿还的凭证。后来说有把握叫“操左券”
⑤赘(zhuì):多余的;多而无用的。
⑥禀(bǐng):承受;生成的;下级对上级报告。
⑦东瀛(dōng yíng):指日本;古代指东海。
⑧窃(qiè):谦辞,指自己。
⑨俾(bǐ):使。
⑩的的(dí dí):明白;昭著;真实;确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