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16)四书蕅益解重刻序
发布时间:
2023-06-12 10:45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印光法师
访问量: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16)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
道在人心,如水在地。虽高原平地,了不见水。苟①穴土而求之,无不得者。水喻吾心固有之明德,土喻吾心幻现之物欲。果能格物致知,无有不能明其明德者。然穴土取水,人无不施工求之,以非水不能生活故也。而道本心具,人多不肯施工。致物欲锢蔽真知,不知希圣希贤,甘心自暴自弃。由兹丧法身以失慧命,生作走肉行尸,死与草木同腐,可不哀哉。四书者,孔门上继往圣,下开来学,俾②由格物致知以自明其明德,然后推而至于家国天下,俾家国天下之人,各皆明其明德之大经大法也。前乎此者,虽其说之详略不同,而其旨同。后乎此者,虽其机之利钝有异,而其效无异。诚可谓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,万世师表,百代儒宗也。其大纲在于明明德修道。其下手最亲切处,在于格物慎独,克己复礼,主敬存诚。学者果能一言一字皆向自己身心体究。虽一介匹夫,其经天纬地参赞化育之道,何难得自本心。俾圣贤垂训一番苦心,不成徒设,而为乾坤大父大母增光,不愧与天地并称三才。可不自勉乎哉。如来大法,自汉东传。至唐而各宗悉备,禅道大兴。高人林立,随机接物。由是濂洛关闽③以迄元明诸儒,各取佛法要义以发挥儒宗,俾孔颜心法,绝而复续。其用静坐参究,以期开悟者,莫不以佛法是则是效。故有功深力极,临终预知时至,谈笑坐逝者甚多。其诚意正心,固足为儒门师表。但欲自护门庭,于所取法者,不唯不加表彰,或反故为辟驳,以企后学尊己之道,不入佛法。然亦徒为是举。不思己既阴取阳排,后学岂无见过于师之人。适见其心量狭小,而诚意正心之不无罅漏④也。深可痛惜。明末蕅益大师,系法身大士,乘愿示生。初读儒书,即效先儒辟佛,而实未知佛之所以为佛。后读佛经,始悔前愆⑤,随即殚精⑥研究,方知佛法乃一切诸法之本。其有辟驳者,非掩耳盗铃,即未见颜色之瞽⑦论也。遂发心出家,弘扬法化。一生注述经论四十余种,卷盈数百。莫不言言见谛,语语超宗,如走盘珠,利益无尽。又念儒宗,上焉者取佛法以自益,终难究竟贯通。下焉者习词章以自足,多造谤法恶业。中心痛伤,欲为救援。因取四书周易,以佛法释之。解论语孟子,则略示大义。解中庸大学,则直指心源。盖以秉法华开权显实之义,以圆顿教理,释治世语言。俾灵山泗水之心法,彻底显露,了无余蕴。其取佛法以自益者,即得究竟实益。即专习词章之流,由兹知佛法广大,不易测度。亦当顿息邪见,渐生正信。知格除物欲,自能明其明德。由是而力求之,当直接孔颜心传。其利益岂能让宋元明诸儒独得也已。近来各界,眼界大开。天姿高者,无不研究佛法。一唱百和,靡然风从。既知即心本具佛性,无始无终,具足常乐我净真实功德。岂肯当仁固让,见义不为,高推圣境,自处凡愚乎哉。以故伟人名士,率多吃素念佛,笃修净业。企其生见佛性,死生佛国而已。郁九龄施调梅二居士,宿具灵根,笃信佛法。一见四书蕅益解,不胜欢喜。谓此书直指当人一念,大明儒释心法。于世出世法,融通贯彻。俾上中下根,随机受益。深则见深,不妨直契菩提。浅则见浅,亦可渐种善根。即欲刊板,用广流通。以此功德,恭祝现在椿萱⑧,寿登期颐⑨,百年报尽,神归安养。过去父母,宿业消除,蒙佛接引,往生净土。祈序于光,企告来哲。光自愧昔作阐提⑩,毁谤佛法。以致业障覆心,悟证无由。喜彼之请,企一切人,于佛法中,咸生正信。庶可业障同消,而心光俱皆发现矣。周易禅解,金陵已刻。孟子择乳,兵燹⑾后失传。杨仁山居士求之东瀛⑿,亦不可得,惜哉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三 序)
注解:
①苟(gǒu):姑且;随便;假设;如果。
②俾(bǐ):使。
③濂洛关闽(lián luò guān mǐn):宋 代理学的四个学派。“濂”指濂溪、周敦颐 ;“洛”指洛阳程颢、程颐 ;“关”指关中张载;“闽”指讲学于福建的朱熹。明李贽《德业儒臣前论》:“惟此言出,而后宋人直以 濂、洛、关、闽接孟氏之传,谓为知言云。”
④罅漏(xià lòu):裂缝和漏穴,比喻事物的漏洞;缺失。罅,缝隙;裂缝。
⑤愆(qiān):罪过;过失。
⑥殚精(dān jīng):竭尽精思;精心。殚,竭尽。
⑦瞽(gǔ ):盲人;瞎子。
⑧椿萱(chūn xuān):比喻父母。椿,香椿,落叶乔木,嫩枝叶有香味,可食,简称“椿”。如“椿芽”、“椿龄”(祝人长寿之辞)、“椿庭”(古称父亲)、“椿萱”(父母的代称)。萱,萱草,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条状披针形,花黄色或红黄色,供观赏,亦称“金针菜”;简称“萱”,如“萱堂”(借指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)。
⑨期颐(qī yí):一百岁。以一百岁为“期”。颐,养。
⑩阐提(chǎn tí):佛教语。“一阐提”的略称。 佛教名词。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,亦译“一阐提迦”,略称“阐提”。意为“不具信”,或称“断善根”。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、断了成佛善根的人。
⑾兵燹(bīng xiǎn):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。燹,野火;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。
⑿东瀛(dōng yíng):东海;指日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