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48)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
发布时间:
2023-06-12 10:46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印光法师
访问量: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48) 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
众生与佛,心性一如,了无优劣,及与增减。而佛则安住寂光,众生则轮回生死者,以悟与未悟,及顺修逆修之所致也。如来知众生之皆具佛性,皆堪①作佛也,是故示生世间,示成正觉,随机演说一切权实法门。俾②彼利根,直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其有钝根,亦得渐次熏陶而得悟入。待其悟证及极,方复本具佛性,方离凡圣生佛之差别名相,所谓令一切众生悉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噫,如来度生之心,可谓慈悲至极,无以复加矣。自后诸菩萨祖师善知识,各各潜修密证,宏阐发挥,以上续如来慧命,下作众生津梁③。自法流东震④,千数百年,其悟自性而断烦惑,出生死以证涅槃者,何可胜数。其绪余尚能移风易俗,胜残去杀,使民日迁善而不知所以为之者。故古今首出庶物⑤之出格⑥高人,莫不以此自行化他,以期天下太平,万国咸宁也。及清咸同间,屡遭兵劫,法运遂衰。自后罢除举业,天姿高者,于各种科学外,兼研佛学,知为世间唯一无二之道。当此世道人心陷溺已极,欲为救援,舍昌明佛学,莫能为力,故咸以提倡佛学为急务。而研究会,居士林,随处建立。法不执一,随人之机,或禅或教,或显或密,而为修持,及与发挥。而又注重于净土法门,以期悟与未悟,同于现生出离生死轮回也。良⑦以末法众生,自力微弱,匪⑧仗佛力,决难即生解脱。华严会上,华藏海众,等觉菩萨,尚以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,况末世之学者乎。是知净土法门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。上海为全国枢要之地,其居士林诸居士,欲普布佛化,于讲经念佛外,季出林刊,以期推广。今又继出佛学研究丛书,若起信论,楞严经指要。取深经奥论,以浅显之语言发挥之,俾初机之人,易于领会,庶⑨无捍格⑩不入之苦,悉获因指见月之益。从兹相续刊布,以扬佛日之光,俾一切同人,同悟本具之天真佛性,庶不负如来出世之一大事因缘,而挽回世道人心,亦以是为根据。凡我同伦,各宜资助以期遍界流通云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三 序)
注解:
①堪(kān):能;可以;足以。
②俾(bǐ):使。
③津梁(jīn liáng):渡口和桥梁。比喻能起引导、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。
④震旦(zhèn dàn)。中国。印度古时称中国为震旦。
⑤庶物(shù wù):众物;万物。《易·干》:“保合大和,乃利贞。首出庶物,万国咸宁。
⑥出格(chū gé):与众不同;超出一般。
⑦良(liáng):确实;果然;的确。
⑧匪(fěi):不;不是。
⑨庶(shù):但愿;或许。
⑩捍格( hàn gé):坚固;互相抵触,格格不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