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80)十三经读本序
发布时间:
2023-06-12 10:46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作者:
印光法师
访问量: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第一册(280) 十三经读本序
天地以阴阳二气,化生万物。圣人以诚明一致,教育群萌。其为道也,横布万邦,竖传万世,有识皆遵,无思不服。虽有圣人复生,不能另立一法。亦不过发挥诚明之道,令其彻底圆彰,和盘托出而已。十三经者,二帝三王周公孔孟,继天立极,教化万世,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大经大法也。悉本天地无私之至理,吾人本具之良知。初非有奇特玄妙,不可企及者。虽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与能。以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尧舜与人同,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耳。若能遵而行之,则人入圣域,世复大同矣。其世道陵夷①,人心浇漓②者,由于儒者不知道在躬行③,一向逐末。举凡克己复礼,闲邪存诚之义,置之不论。唯以记诵词章,拟为进取应世之资。是殆以圣人参赞化育之道,作为博取名利之艺。其诬蔑圣人,悖逆天地也至矣。由是读书之人,心不知书义,而身不行书道。其作文也,则发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,直使一丝不漏。而考其居心行事,则绝无此等气分。直同优人④演剧,苦乐悲欢,做得逼真,实则毫与自己不相干涉也。此弊一肇⑤,渐至变本加厉。于是有天姿者,习为狂妄,耻循尧舜周孔之迹,而欲驾而上之。竟至废弃圣经,竞作新书。邪说一起,群相附和。遂致一班恶劣小人,欲逞自己劫掠奸淫之心,汲汲然提倡废经废伦,而欲实行之。唯恐斯民之不与禽兽相同,而纲常伦理之有碍于己也。致令天灾人祸,相继降作。国运危岌,民不聊生。譬如夜行废烛,海行废舟,欲不陨越⑥沉溺,其可得乎。施子肇曾,惧斯道之灭没也。乃与二三同志,特立国学专修馆。聚有志斯道者,俾其专精研究,身体力行,冀其有得,而广传焉。唐子文治,十余年来,殚精斯道。搜集十三经善本,择其注之简当者,汇而集之。而复一一抉其微言,标其大义,附于诸经之后,其用心可谓诚且挚矣。施子遂即刻之,以期布之学宫,俾各读诵而修习焉。刻既成,己与唐子各为序,述其所以。又令予序。予惟十三经之在世,如日月之丽天,有目皆睹。何待粥饭庸僧,特为标指乎哉。虽然,道固无二,仁智见殊。不妨以己之所见,为诸仁智者告。亦未必非穷经希圣之一助也。窃⑦谓十三经所发明之道,乃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。阐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要,唯大学则次第言之,而曲尽其致。中庸论语孟子,俱皆发挥此义,但不次第循序而说耳。是知四书者,乃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之注疏,而俾其道大明。孝经,乃推其实行之效。春秋三传,乃示其遵违得失之证验也。由是而吾人之本心,群圣之薪传,俱得大明,以之继往圣而开来学。其为功也,与天覆地载之功相等。彼废经者,是何异欲废天地覆载而自立乎。其不知事务也甚矣。循是而求之,举凡希圣希贤⑧,治国亲民之道,无不一一若指诸掌。不欲希圣希贤则已,若欲希圣希贤,则圣贤之道,自备具于吾心与吾身矣。尔雅之所训释,乃诸经之总注,俾若文若义,悉得解了也。是则尔雅为解义之初步,而四书乃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。再进而谈其要义,则明德为本。而明其明德,又为从凡至圣,以人合天之关键。能明其明德,则内圣外王之道备矣。然欲明其明德,必须格去人欲之物,令净尽无余。庶⑨即心本具之真知,彻底圆彰。而读书之能事,只在此几希间了耳。何等直捷,何等痛快。方知人皆可以为尧舜,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,乃真语实语。以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故也。欲世道人心,转乱为治,反浇⑩为淳,舍此则无术矣。不知施子唐子,以予言为然也否乎。然此且就世间法论,切勿谬谓并出世间法论也。至嘱至嘱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三 序)
注解:
①陵夷( líng yí):山坡缓平;由盛到衰;衰颓;衰落;平夷;平毁。
②浇漓(jiāo lí):亦作“浇醨”。浮薄不厚,多用于指社会风气;文风浮艳不实;酒味淡薄,亦借指薄酒。浇,刻薄。
③躬行(gōngxíng):身体力行;亲身实行。
④优人( yōurén):优子,古代以乐舞、戏谑为业的艺人。
⑤肇(zhào):开始;初始。
⑥陨越(yǔn yuè):喻败绩,失职;摔跤,跌倒。
⑦窃(qiè):谦辞,指自己。
⑧希圣希贤(xī shèng xī xián):效法、仰慕圣人和贤人。希圣,效法圣人;仰慕圣人。希贤,谓仰慕贤者,愿与之齐等;也指效法贤人。
⑨庶(shù):但愿;或许。
⑩浇(jiāo ):刻薄。